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工作动态

“文化产业特派员”试点制度启动会议在信阳举行

  如何盘活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怎样营造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人才生态?河南正在积极探索的“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将成为激发乡村、农民内生动力的重要路径。

  7月31日,“文化产业特派员”试点制度启动会议在信阳举行,河南启动济源示范区、信阳市光山县、洛阳市栾川县、焦作市修武县4个县区20个村子作为首批试点,正式拉开河南“文化产业特派员”下乡序幕。

70682889923053735

  遴选试点,河南率先探索

  今年3月,文旅部、教育部等6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探索实施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建立汇聚各方人才的有效机制。

  河南文化资源家底雄厚,被文旅部产业司纳入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的示范区,成为率先推行“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的试点省份。由此,省文化和旅游厅立足全省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遴选出4个县20个具有丰富文旅文创资源且基础好、活力足的村子进行乡创实践。

  “推行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目的是以文化创意为主,引导有情怀有创意的文化工作者、产业带头人、设计师等深入乡村,带动文化下乡、资本下乡、产业下乡,推动乡村实现整体性的创新发展。”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姜继鼎说。

  “文产特派员”制度是文化创意进入乡村的保障,也是促进城乡人才流动的创新设计。具体来说,文化产业特派员是乡村“首席运营官”,开展“一村一员”特派服务,引导支持在地产业发展和文化发展,与村书记形成“双轮驱动”,共建人文乡村,共创乡村高质量发展之路。

  前来参会的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司司长缪沐阳认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正是推动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的人才保障。特派员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入项目,更要为当地乡镇、村庄发展当好顾问和参谋。

  特派员与乡村,两者“双向奔赴”

  今年7月初,光山县发布文产特派员招募令,吸引了全国各地顶尖团队来考察,实地走访了司马光故居、邓颖超祖居、光山县羽绒服装产业园、花山寨会议旧址、东岳村和南王岗乡村会客厅等多个点位。未来,他们将凭借各自的专业特长给光山带来新气象。

  邓颖超祖居和花山寨会议旧址给洛阳卡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夏留下了深刻印象,迅速形成了红色文旅整体打造方案思路。“目前想法是邓颖超祖居做成沉浸式剧场,花山寨会议旧址采用沙盒剧本模式,结合红色体验馆,做户外沉浸式打造,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经验。”刘夏信心满满。

  “想不到光山有那么多优质的资源:羽绒、油茶、茶叶;想不到光山自然文化底蕴如此深厚,花鼓戏、红色文化等等,想不到光山干部对乡村工作如此有激情……”启动会上,文化产业特派员预选对象、来自浙江余粮乡创创始人高慧慧更是用一连几个“想不到”来形容她此行的惊喜,她对东岳村油茶等产业兴趣浓厚,希望利用其“共富工坊”成熟商业模式进行赋能,通过设计村庄品牌识别系统,开发伴手礼,孵化产业工坊等方式,让村民、村集体深度参与的方式,惠及更多的群众。

433225637554216

  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处处长刘春晓介绍,文化产业特派员通过实地考察对接,需认真分析乡村特色资源,研判哪些适合发展文化事业,哪些适合进行产业转化,针对村落发展规划,形成“双向奔赴”的项目方案,最终为试点县区形成一批乡创成果,进而形成区域示范,必然能够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乡创实践,积极打造“河南样本”

  今年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携手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深入4个试点地区展开多轮调研,了解村情村貌、挖掘文化资源、梳理区域产业特色,对接项目团队,目前清华大学文创院与各试点地区已形成了试点村落清单和特派工作方案。

  经过数月的摸底,清华大学文创院团队认为,光山县东岳村的花鼓戏、晏岗村的山茶油,修武县大南坡的美学艺术、金岭坡村的康养民宿……每个村子都有不同的特点、记忆和符号,都有它独特的美丽,都值得文化产业特派员去深入挖掘。随着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的深入推进,必然带来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

  如何确保文产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落实到位?省文化和旅游厅明确要求,从省文化和旅游厅到市、县文旅局,从县委书记到乡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坚持“一把手”亲自抓,以保证经费到位、项目到位、工作环境到位。

  刘春晓说,河南也将以实施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为契机,招引优质创意机构与人才返乡入乡,深度挖掘和培育本土隐性乡创人才资源,营造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人才良好生态,打造一批乡创品牌,为河南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方面总结出“河南样本”。

责任编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