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媒体互连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渑池:考古圣地 华彩仰韶

  土黄色的粗粝路面铺陈,暗红色月牙纹陶罐图案跃然其上。远望去,仰韶文化博物馆在习习夏风中矗立,光影通透的形体如巨大的时光卷轴,阳光勾勒着“百年考古”雕塑墙的轮廓,长106米、最高处达4.5米的主题雕塑群,厚重而瑰魅。

  “百年考古”雕塑墙

  沧海桑田,改变了时光。6月16日,渑池仰韶村,满目青青的田野间,看得见树绿,闻得见花香,听得到鸟鸣,这里早已不只是一个传统文化村落。

  以1921年渑池仰韶村遗址发掘为开端,现代考古学在中国应运而生,几代考古学者孜孜以求、薪火相传,建立起中国考古学的体系,构建起史前考古的时空框架,揭示出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延续无断的文化谱系,极大地延伸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轴线,实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脉络。

  “安特生旧居”小院

  凭将一掬以观沧海,足可感念累世风采。百年前的一次考古发掘,让这里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连缀起中华文明发展脉络,在中华文明的星空中熠熠生辉。

  这里,记录着千年之外的时光;

  这里,让我们看见闪闪的过往。

  漫漫百年中国现代考古路,仰韶村遗址是起点,也是圣地。

  修复后的文物展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精神,讲好仰韶文化、黄河文化故事,打造世界一流的历史文化展示载体和平台,加快推进文旅文创深度融合发展,三门峡市积极实施仰韶文化圣地“七个一”项目,项目各项规划建设正有序开展。“一馆”,即仰韶文化博物馆深化提升项目。“一区”,即仰韶遗址核心保护区保护展示项目。“一居”,即安特生、袁复礼旧居改造项目。“一学”,即仰韶文化国际研学基地。“一村”,即仰韶文化村提升改造项目。“一园”,即仰韶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一节”,即举办仰韶文化节。

  研学传承

  在仰韶村遗址,占地2800亩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仰韶文化博物馆、发掘纪念点、文化层断面、考古展示区等串点连线,形成“一中心、两环、三广场、四点、五园”的展示结构,突出展示仰韶村遗址的考古成果及遗址环境。

  绿树掩映着一座豫西传统民居,前房后窑坐北朝南,与东西厢房围合形成了40平方米的院落。这个“安特生旧居”小院,如今已成为文化传承体验地。经过对当年安特生、袁复礼用过的考古仪器和旧物进行复原,这里将打造成考古研学教育基地。

  历经百年岁风雨月,仰韶文化绽放出迷人的光华。

  仰韶文化不仅点亮了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而且迎来了太阳的升起。

责任编辑: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