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媒体互连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焕发新活力 “非”入百姓家——老布鞋的“新生”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非遗活动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非遗是一种生活文化、活着的文化遗产。河南是非遗大省,种类众多,涉及生活方方面,一些传统工艺、传统美食等非遗项目已积极融入现代生活、助力乡村振兴,希望更多人关注、了解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非遗和生动的非遗保护实践。

  6月9日上午,在洛阳市汝阳县小店镇高庄村段氏传统布鞋作坊里,围坐桌旁的几位农家妇女正在飞快地穿针引线“摆弄”手中的鞋底,作坊老板段玉国一边忙生意,一边不时指点她们:“这个针线距离要小一些”“纳齐整才美观”……

  环顾作坊四周的货柜,摆满了式样不一、厚实质朴的布鞋。每逢有客人前来,在这里打工的妇女们总喜欢唠叨几句布鞋的“来历”:段氏布鞋起源于清朝,传承至今有200余年,在当地享有盛誉,被老百姓称为“河洛一针”。段玉国说:“我们的鞋子虽然看起来没那么光鲜亮丽,但是有来头、有文化,最关键是穿着舒服。”

  段玉国是段氏布鞋纳制技艺第十一代传人。制作千层底鞋做工复杂,工序繁多,制作难度大、耗时长,需要剪裁底样、填制千层底、纳底、切底边、剪裁鞋帮等十几道工序,每双鞋需要纳2000多针,起码需要3天以上才能完成。

  “干这种手艺活又苦又累,而且随着现代制鞋技术的飞速发展,纯手工布鞋一度淡出鞋类市场的主要舞台,但母亲说段家祖传手艺不能丢。所以,1997年,我高中一毕业就跟着母亲学习传统布鞋制作工艺。”段玉国说。

  之后几年,段玉国多次到上海、浙江、福建、北京等地进行市场调研,发现人们的观念回归“自然健康”,手工布鞋的市场前景广阔。他决定创办公司扩大生产规模,以传统手工纳制布鞋为主要产品,采用“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全力打造以纯手工、老传统、新创意为特点的“针功夫”布鞋。他秉承传统工艺,将现代元素融入段氏布鞋,开发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布鞋50余款,并制作工艺品鞋子,受到市场欢迎。

  2020年8月,段氏传统布鞋纳制工艺入选市级非遗项目。如今,通过订单化生产和电商平台销售相结合,段氏布鞋产品远销江苏、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区的同时,还开拓了海外市场,2021年实现销售额100多万元,一双双布鞋从山沟沟走向了大世界。

  更让段玉国欣慰的是,目前,公司已吸纳留守妇女200多人,安排26名脱贫人员就业,让村里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同时,还让传统布鞋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段玉国说,为安置更多当地人员就业,拉长产业链条,今年将积极配合当地文旅研学开发工作,全力打造汝阳研学精品线路基地。

责任编辑: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