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妹”、龙舟、粽子、锦鲤,一众端午文化符号经过精心归集并施以原创,通过数字藏品这种创新的方式,向大家讲述有关端午节文化与食俗,立刻受到“国潮”爱好者的追捧。6月6日上午,饿了么平台上3000份《唐小妹过端午》数字藏品在46秒即被“秒空”。
从《鳕鱼狮子头》到《唐小妹过端午》,饿了么通过“美味中国”、“美味时令”两个维度数字藏品,围绕美食打造强互动、沉浸式体验,让中国美食文化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与用户建立了有温度的沟通渠道。
唐宫小姐姐“担纲”端午数字藏品时令官
不管你喜欢甜粽还是咸粽,没有粽子的端午节肯定是不完整的。
中国很多传统节日,都与美食息息相关。冬至的饺子、正月十五的汤圆、清明节的青团、中秋节的月饼……即使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现在,时令与食俗文化的融合,在我们的生活中依然生生不息。
为了更深入地溯源时令与食俗文化,早在去年的冬至,饿了么开启了“时令官”IP,结合传统节点和时令,打造长线传统文化新说内容。
今年端午节前夕,饿了么“时令官”又加入了数字藏品元素,饿了么首个时令数字藏品《唐小妹过端午》在洛阳以线上方式发布。
《唐小妹过端午》数字藏品将“唐小妹”的经典形象与端午的意象龙舟、粽子相糅合后进行二次创作的产品。过端午的习俗本就始于唐朝,“唐小妹”正好契合了这个时代,而吃粽子、划龙舟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端午习俗。
“目前,‘唐宫夜宴’整体IP是非常有热度的,我们希望通过叠加数字藏品这种新的模式,找到更多让年轻人欣然接受的途径,将端午节的来源、历史、文化、习俗传播出去。”饿了么数字藏品运营负责人方妙从说。
时令不仅是美食,也是文化
通过数字藏品的模式追溯时令与食俗文化,《唐小妹过端午》只是一个开始。此次端午节上线数字藏品的同时,饿了么还同步开设了时令美食数字藏品馆。
“时令与食俗文化,很多都属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我们之前做的用户调研发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相关的习俗正在被人忘记。而且我国幅员辽阔,即使是同一时令,各地的风俗也并不相同。”方妙从说。
饿了么作为与美食相关的平台,有责任通过产品与文化相结合的方式,让人们在享用美食的过程中了解背后的文化传承。此次选择数字藏品的方式,因为数字藏品的用户主要是“Z时代”人群。在国潮风盛行的时下,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其实非常感兴趣。
数字藏品正是选择了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玩法,打开思维局限与用户进行创意互动,让传统与科技进行了碰撞,创新性地输出时令文化、传统食俗。
“未来,我们还要探索数字藏品与用户的多元化、深入的互动方式。”方妙从说,增加数字藏品的文化内涵以及可玩性,引发参与感才是最重要的。
让“老馆子”和“新人类”共鸣
除了搭载时令传统食俗“美味时令”系列数字藏品,饿了么还开发了“美味中国”系列数字藏品,来记录和传播中国的地方美食。
今年4月,饿了么联合中国杭帮菜博物馆发布数字美食藏品《鳕鱼狮子头》,其原型来自杭州传统名菜——斩鱼圆,饿了么未来还计划对豫菜、湘菜、粤菜等将进行数字藏品的开发。
“每一座城市都是美食博物馆。我们希望地方美食可以借助数字藏品,让当地人拥有更多归属感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方妙从说。
而饿了么“美味中国”和“美味时令”两个系列的数字藏品,也并非孤立地存在,他们让美食的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融合。“美味中国”分区域深耕美食,把美食的地域属性做深做透;“美味时令”则从时间上集合美食,展现同一个时间节点不同区域美食。
对饿了么平台来说,平台通过数字藏品等创新让用户获得超预期体验,也让这家外卖平台在“放心点,准时达”之外,有了更多令人期待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