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地方动态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灵宝的渊源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全称是"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

  该项目首先进行了为期三年(2001-2003年)的预研究。在预研究的基础上,2004年夏季,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

  该项目发布最新成果:在距今5000年前,我国已进入文明阶段,出现了国家,进入"古国时代"。据此发现,我国的历史教科书也将修改 。

  与灵宝的渊源

  中原地区六座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性城邑,被列入研究重点,它们是:可能与黄帝有关的河南灵宝西坡遗址、与传说中尧时代时空吻合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可能是禹都阳城的河南登封王城岗城址和可能是夏启之居的河南新密新砦遗址,还有考古学界公认的夏代中晚期都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以及郑州大师姑遗址。

  六大遗址年代先后衔接,时间上大体从公元前3500年到前1500年,为了解这一千年间的社会组织结构的变迁、王权发展的程度以及当时的自然社会环境等,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

图片

  ▲西坡遗址

  西坡遗址位于灵宝市阳平镇,东有夫夫河,西有灵湖河,面积约40万平方米,属于北阳平遗址群内的二级聚落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遗址首选。

图片

  ▲北阳平遗址

  北阳平遗址群分布在河南省灵宝市铸鼎原及其周围3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包含了北阳平、西坡、东常等30余处仰韶时期的古文化遗址,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遗址等级最高的聚落遗址群。

责任编辑: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