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工作动态

李延庆副厅长解读文旅文创融合战略 | ①文旅文创融合之战略意图

  河南省委将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确定为“十大战略”之一,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省委工作会议、省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会议等不同场合,就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作出系统部署,提出要全力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形象品牌。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坚持前瞻性、全局性、系统性观念,为“十四五”时期河南文化和旅游发展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强力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实施,积极融入河南省“两个确保”大局,正努力加快将河南建设成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

       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是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要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支撑,是锚定“两个确保”、加快建设现代化河南的重要支点。

     一、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是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要求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新形势下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目标与方向,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突破口与立足点。为了使中国故事的内容及叙事更加丰富,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寻找优质资源,同时进行国家议题及话语体系的开掘,进行民间话语的建设,利用中国经验这一丰富的语料库,从人类共性、共情的角度体现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随着丝路文化遗产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重要纽带,如何以新的文旅文创方式做好新时代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正成为全球共识。

  河南省累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总数达到50项,稳居全国首位,彰显了河南文物大省、考古大省的地位,也证明了中原文明在中华文明的核心地位。河南考古入选项目时间跨度从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宋代,各个时期不断线,全面展现了在中华文明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中原文化具有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中华文明起源长期以来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国家也推出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当中很多重要考古发掘项目选在中原地区,一系列的古城、古墓、古聚落的考古发现,不仅为考证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揭示了中原地区最早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两汉时期,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发展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隋唐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和大运河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国内外客商云集洛阳,通商贸易、文化交流、人员往来日益繁盛。2007年4月15日,“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碑”在河南省洛阳市东郊唐寺门揭碑,标志着洛阳市被认作丝绸之路东端起点之一。2014年,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河南实施文旅文创战略,有助于进一步挖掘丝路文化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现文明交流的魅力和互鉴的成果,加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十四五”文旅发展新高地。

  二、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支撑

  2015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外方代表时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张艺谋导演在解读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时说,“作为亲历者,深深的体会到文化自信是多么重要。能够在大型的开幕式上,反映出一种浪漫的情怀,其实就是文化自信最好的表现”。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因此,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以文化自信做支撑,迫切需要从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找到思想源泉和理论道路。

  近年来,河南大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出现了一批富有历史文化气息、又为人们所喜爱的“爆款”产品。《唐宫夜宴》《龙门金刚》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通过创意激活和科技赋能,加快将我省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持续推动具有中原特色的国潮国风文化旅游业态出圈出彩,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展现出了满满的“文化自信”。河南电视台“中国节日”的持续出圈、河南博物院文创产品的空前火爆,表明河南正在探索走出一条全国文旅文创的“河南路子”,随着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深入实施,文旅文创将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推动各行各业在文旅文创融合领域持续创意创新、破题破冰、出圈出彩,一大批具有中原特色、体现国家高度的文化IP将不断做大做强,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名片。

  河南是中华文化超级IP的集聚地。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坚定文化自信,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从黄河文化、中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十四五”时期,河南将构建中华文化超级IP矩阵:聚焦以姓氏根亲为代表的老家河南、以天下黄河为代表的大河文明、以华夏古都为代表的中国气象、以太极少林为代表的中国功夫,做好国际化阐释和表达,打造全球著名的文化IP。重点打造探寻中国文字的甲骨文文化IP、彰显华夏之光的仰韶文化IP、代表早期中国的二里头文化IP、展示中国气象的隋唐洛阳城文化IP、蕴含中华美学的宋文化IP、感知中国时间的二十四节气文化IP、凝练东方智慧的道家思想文化IP、传达中国意境的唐诗宋词文化IP,提升其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是现代化河南建设的重要支点

  2021年9月7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河南省委工作会议上指出,“依托我省丰厚的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优势,把高能级文旅作为新的增长极,把文旅文创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既是应时合势之举,也是活跃全局之策”。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确立了要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两个确保”的奋斗目标,提出全面实施文旅文创等“十大战略”。2021年9月10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姜继鼎召开推进全省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动员会上指出,“要聚焦重点、强化责任,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推动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全面落实,促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河南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资源富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守正创新的重要历史轴心和地理枢纽,享有“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的美誉。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塑造河南在全国、世界的文化IP和旅游形象,就需要依托其文旅资源优势、历史基础、发展潜力精准定位。河南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地,是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核心示范区,是全国唯一兼具黄河、大运河、长征和长城四大国家文化公园的省份,先后获批宝丰说唱文化、河洛文化两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拥有以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旅文创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机遇。

  目前,文旅文创正在成为政策的风口、行业的热点和经济社会的增长点,以及全省战略支柱产业和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变量。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提出,意味着文化旅游上升到省委重大战略层面。河南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在迈向“文化强省”的过程中,“塑造全域旅游主题形象,打造国际级黄河文化旅游带,谋划建设休闲康养基地,发展特色鲜明的全链条文创产业,壮大文旅文创市场主体”是主要任务,也是必经之路。旅游体验过程是人们接近文化、认识文化的方式和过程,文创作为文旅产品形式之一,无论是站在文旅产业发展的立场从产业链条完善的角度来看,还是站在游客的立场从游览体验的角度来看,文旅文创融合都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