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力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
一是理资源。围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以历史断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为主题主线,系统梳理在中华文明演进历程中具有重大价值、突出影响、关键意义的历史文化资源,策划推出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国家起源、逐鹿中原、追寻先贤、姓氏寻根、元典思想、治黄史诗、科技发明、中国功夫、红色中原、考古发现等16条主题文化线路,涉及578处文物和文化资源。
二是找载体。我省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我们把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作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落地的主舞台,谋划20条集中展示带、50处核心展示园、130处特色展示点。在此基础上,按照“有价值、有条件、能干成”的原则,遴选“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百大标识项目,率先实现“具象化、可感知、读得懂”。
三是数字赋能。2022年3月12日,河南智慧旅游大会采用元宇宙会议空间,线上+线下,虚拟+现实,让大家对文旅的新技术场景有了初步认识,对元宇宙空间有了新体验。全省紧紧围绕“创意引领、数字先行”总方针,重点在数字文创领域有所布局,面向文旅机构、文创企业、设计团队、非遗“匠人”等,搭建能够复用共享、实时在线的文旅文创云平台,推动文旅资源数字化和数字文旅资产化,实现河南文旅的全球创意和全球交易。
二、建设以河南博物院为龙头的博物馆群
目前河南省已成立河南博物院新院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完成项目选址、顾问团队组建、设计方案招标等前期工作。以河南博物院新院、黄河国家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等为龙头,依托各地级市博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及其他特色博物馆,打造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郑州“百家博物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已开馆。大河村仰韶文化博物馆、开封城摞城遗址博物馆、黄河悬河文化展示馆、州桥遗址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期、安阳殷墟遗址博物馆等同步建设。
三、打造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依托郑汴洛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世界闻名的古都群落、举世瞩目的大遗址走廊,发挥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等的引领作用,把郑汴洛作为实施文旅文创战略的龙头,以现代立体化交通与综合服务体系为支撑,按照一个产品体系、一个营销体系、一个交通体系进行布局,把郑汴洛联合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国际文化旅游之都。支持郑州建设国际旅游集散中心,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方特为核心打造东部片区,以银基旅游度假区为核心打造西南片区,以荥泽古城、黄河天下文化综合体、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为支撑打造北部片区,以少林寺、三皇寨等为核心打造大嵩山文化旅游区。支持洛阳建设国家人文交往中心、“东亚文化之都”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着重打造龙门、小浪底片区。支持开封建设世界文化名都,在做优做强清明上河园的基础上扩容提升,打造宋文化主题旅游区。
四、建设全国重要的研学旅游目的地
坚持在“聚焦一条线(黄河)、突破两座城(开封、洛阳)、点亮几颗星(林州、新县、鹿邑)”的基础上,加快建设“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研学课程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研学旅行目的地。发挥世界研学旅游组织代表处落户洛阳的优势,组织召开世界研学旅游大会。引进专业研学机构,推出研学旅行营地、课程等。引进知名专业机构,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的研学旅行营地,研发研学课程,推出一批研学线路。持续推进红色文化“进景区、进场馆、进企业”,传承红色基因,以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讲好红色故事为导向,重点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发红色旅游线路和红色研学基地。
五、打造“三山”康养旅游集群
坚持县为主体、村为单元,将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作为我省发展生态旅游的主战场,发挥功夫、温泉、中医药、茶食四大休闲度假康业优势,推动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休闲度假康养基地。以焦作为核心、打造以民宿为主题的太行山康养旅游带;洛阳、南阳等为支撑,构建以山居为主题的伏牛山康养旅游圈;依托信阳地区独特的气候生态资源,打造以原乡为主题的大别山康养旅游目的地。
六、民宿发展争最快
2018年,河南省明确提出“民宿发展争最快”的目标,确定了以民宿业发展为抓手,强力推动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路。2020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要求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提出到2025年,创建1000家星级民宿的发展目标。目前河南持续开展“民宿发展走县进村”活动,打造了焦作的“云上院子”、鹤壁的“时光院子”、安阳的“淇心小筑”等一批品牌精品民宿。信阳以民宿+美食作为突破口;济源列支专项资金,支持各乡镇的1-2个村重点发展民宿;辉县已建成品牌民宿8个、新建品牌民宿9个、新增民宿400间;新安县已建成品牌民宿8个,在建10个;林州市坚持“一村一特色、一家一主题、一栋一风景”。今后将进一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依托乡土文化底蕴和特色农业,以古今黄河流域为纽带,把发展民宿作为生态旅游的突破口,打造乡土中国体验旅游基地。持续开展“民宿走县进村”“文化走进民宿”等活动,重点打造“黄河民宿”“嵩山民宿”“太行民宿”“河洛民宿”“伏牛山居”等民宿集群,建设以民宿为核心的微型乡村度假综合体。
七、打造交通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秉持“道路就是风景线”的理念,以道路为纽带,用足用好山水资源,因景设线,为景建路,将公路服务区转变为游客中心,使路、渠、山、林、景融为一体,建设高品质生态旅游之路,实现“快进慢游深体验”,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1号旅游公路。初步谋划“一廊一带”旅游公路体系:“一廊”即自三门峡至濮阳沿黄河1号旅游公路;“一带”指贯通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的“三山”1号旅游公路。树立“道路即产品”的理念。省交通运输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已组建工作专班,专题编制1号旅游公路建设规划。
八、实施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计划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开展 “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与浙江财经大学合作,选择浚县、温县、辉县,林州、栾川5县10个村,邀请高校设计院系与青年设计师联合驻村创作指导。2020年12月22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腾讯文旅联合打造的首个河南非遗数字馆官方微信小程序“老家河南黄河之礼”正式上线,为我省优秀传统文化搭建起了数字化宣传、推广、交易平台,诠释传统文化新内涵,为文旅资源的活化利用提供更多的帮助,把黄河文明传承好,让中原文化走向世界。汴京八景汴绣丝巾、福慧圆满据此茶具套装、气球造型唐三彩香薰礼盒、仰韶彩陶办公套装、巩县窑陶瓷一脉五花茶具礼盒、太极拳主题怀药要是同源礼盒等6款非遗文创新品线上线下齐亮相,将“黄河之礼”带回家。
九、实施文旅文创助推乡村振兴计划
推进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以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为主战场,坚持“县为主体、村为单元”,重点推出100—150个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每村整合1000万元资金予以扶持。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与清华文创院合作,在济源、修武、光山、栾川等选择20个村开展“乡创实践”;重点与今日头条合作开展“字节乡村”活动,与携程合作打造一批度假农庄。制定《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从乡村环境,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未来引领,共同富裕,乡村治理和乡村产业6个方面进行评价,持续提升治理能力。
十、建设国际考古旅游先行区
依托二里头、殷墟、夏商都城遗址、隋唐洛阳城等,推出夏文化探索之旅、甲骨文之旅、早期中国之旅等专题考古旅游线路。依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建设国际考古研学中心。依托系列夏商都城遗址,建设夏商国际考古研究中心。依托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大古都,把郑州环嵩山地区、洛阳“五都荟洛”、开封“城摞城”、安阳殷墟及曹操高陵等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考古旅游目的地。推进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殷墟博物馆等建设。
当前,河南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已经具备弯道超车的优势和条件,正在进入换道领跑新阶段。随着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深入实施,河南厚重的历史文化优势将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河南将以更加开放的文明态度、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更加出彩的文旅形象,领跑新时代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新赛道,奋力实现文旅文创成支柱、文旅融合看河南的远大目标!
责任编辑: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