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媒体互连

武夷山、石家庄、乐山创新旅游发展

  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分析“十四五”旅游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提出“十四五”旅游业发展目标,有力增强了旅游业变革、创新和发展的信心。为营造贯彻落实“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良好氛围,《中国旅游报》推出“旅游会客厅”系列访谈,邀请业界人士畅谈发展优势、实践成绩、创新措施和工作思路等,推动交流互鉴,共促高质量发展。

  这期,我们来看武夷山、石家庄、乐山是如何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的。


倾力打造“国际范、中国味、武夷风”——访武夷山市委书记杨青建


  福建省武夷山是全国唯一既是国家公园,又是“双世遗”的城市,也是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福建省武夷山市被《“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确定为重点打造的特色旅游地之一。武夷山今后将如何打造特色旅游地?有哪些短板需要补齐?

  本期《旅游会客厅》,我们邀请到武夷山市委书记杨青建,分享武夷山的旅游资源特色及发展思路。

  问:《“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将武夷山确定为特色旅游地,您怎么看?

  杨青建:武夷山被确定为特色旅游地,这体现了国家对武夷山的高度重视,也为武夷山文旅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武夷山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倾力打造“国际范、中国味、武夷风”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问:武夷山市打造特色旅游地有哪些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

  杨青建:武夷山是全国唯一既是国家公园,又是“双世遗”的城市,也是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近年来,武夷山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充分彰显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

  一是生态福地。武夷山保存了地球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已知植物种类3728种,几乎囊括了我国中亚热带所有的植被类型;已知动物种类5110种,是珍稀、特有野生动物的基因库,被誉为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

  二是文化高地。武夷山拥有“东方庞贝”之称的城村古汉城遗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万里茶道遗存100余处,朱子文化遗存37处。武夷山还是“红旗不倒”的原中央苏区县,保留革命遗址94处,7个红色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三是茶旅胜地。武夷山是世界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武夷山境内拥有国家级旅游品牌7个、3A级以上旅游景区12家。武夷山先后入选“首批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四是交通要地。武夷山处于长三角、大湾区“黄金连接点”。境内拥有国家一类航空口岸武夷山机场,开通连接北京、成都、广州等重要枢纽城市航线11条,京台、宁上、武邵3条高速公路贯通武夷山,形成机场、高铁、轻轨、高速于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高铁1.5小时、高速3小时以内可通达闽浙赣皖四省绝大部分城市。

走进“旅游会客厅” 看武夷山、石家庄、乐山如何创新旅游发展

燕子窠生态茶园 肖文凤 摄

  问:目前武夷山市离特色旅游地的目标还有哪些差距,有哪些短板需要补齐?

  杨青建:武夷山市离特色旅游地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一是产品业态还不够丰富。户外运动、沉浸式体验、酒吧街等主题产品不多,夜间消费产品开发不够。二是宣传营销还不够精准。重点客群、重点客源区域研究不深,聚焦发力引流不足。三是文旅融合还不够深入。朱子文化、茶文化、非遗文化产品挖掘不深,文创产品、茶衍生产品开发不足。四是旅游环境有待优化。数字化应用、精细化管理仍需加强,景区、度假区品质有待提升。

  问:“十四五”时期,武夷山市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是什么,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努力推动特色旅游地建设?

  杨青建:“十四五”时期,武夷山旅游业发展将聚焦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发挥好武夷山国家公园引领带动作用,打响“双世遗”品牌,打造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武夷山将充分发挥市委旅游工作委员会把方向、抓大事、做决策、保落实的作用,统筹景区、度假区和文旅部门的资源力量,形成凝心聚力抓旅游的合力,把文旅经济作为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与龙头央企合作,推进旅游企业上市。实施重大文旅标杆项目,带动文旅经济行稳向好。

  二是创新产品业态。丰富产品业态才能增强竞争力提高吸引力。武夷山将深挖“双世遗”“山水茶”等内涵,融入网红、时尚、民俗等元素,对接年轻群体和市场“新、奇、特”消费需求,创新消费场景、消费模式,培育酒吧街、相声茶馆、沉浸式体验等业态。针对情侣、闺蜜等客群喜好,与三亚、厦门等地联合推出“山盟海誓”婚拍旅拍产品。大力推进省内省际生态旅游廊道对接合作,打造黄衢南饶旅游联盟花园线路产品。

  三是创新精准营销。武夷山将成立文旅品牌推广中心,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宣传推广武夷山形象。针对年轻人等群体推出打卡、手游等产品或线路。针对浙江、江苏、上海等重要客源地,开展深度营销推广。

  四是创新服务提升。武夷山将继续以游客为中心,为游客营造舒心畅游的旅游环境。出台《武夷山市民宿服务六规范》《武夷山市酒店服务规范八要点》等。向云南等地学习借鉴民宿、半山酒店经验,引导培育有茶香、花香、地暖,有绝佳观景体验、主题鲜明的特色酒店民宿。推进“十佳民宿”等评选活动,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五是创新人才支撑。武夷山将制定出台《“智荟武夷”行动计划》,加大人才引进,形成专家库、人才池,持续提升文旅产业高质量建设水平。

走进“旅游会客厅” 看武夷山、石家庄、乐山如何创新旅游发展

观景台 王桂清 摄

  问:今年武夷山旅游工作重点有哪些?目前推进的情况如何?

  杨青建:今年武夷山旅游工作重点是推进“一地两区两馆三园”建设(“一地”是打造休闲旅游目的地,“两区”是提升景区和度假区,“两馆”是建设武夷山双世遗博物馆和朱子文化博物馆,“三园”是建设五夫朱子文化园、上梅柳永文化园和城村汉城国家遗址考古公园)。目前,我们已启动休闲旅游目的地规划提升工作,对武夷宫等重点景点的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实施透绿工程,推进印象建州、五峰九院等特色街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休闲服务水平。据统计,今年全市实施茶文旅融合重点项目43个,总投资170.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3.3亿元。

  接下来,武夷山将发挥“绿”的优势,做足“特”的文章,提升“干”的本领,聚神聚焦聚力文旅经济创新发展,以奋发奋进、实干实效,加快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建设新时代富美新武夷,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实干担当 努力开创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访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赵俊芳


  这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进京赶考”从这里启程,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是一块美丽的土地,既有八百里太行的雄奇险秀,又有华北平原的一马平川……这就是河北石家庄。在《“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石家庄被纳入建设旅游枢纽城市序列。

  本期《旅游会客厅》,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赵俊芳带我们走进石家庄,深入解读这片土地的现有优势与未来发展大计。

  问: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石家庄建设旅游枢纽城市,请问您怎么看?

  答:在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石家庄被纳入建设旅游枢纽城市序列,体现了国家对石家庄旅游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既是鼓励也是鞭策。目前,石家庄正在开展强省会发展战略,印发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实现经济总量过万亿行动计划》,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重大战略部署落地,带动引领区域发展,加快提升城市形象品质,为全力打造旅游枢纽城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走进“旅游会客厅” 看武夷山、石家庄、乐山如何创新旅游发展

正定古城夜经济 任英文 摄

  问:石家庄建设旅游枢纽城市有哪些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

  答:石家庄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石家庄正定县工作,他对这片土地知之深、爱之切,曾深情地说:“正定是我的第二故乡”。

  便捷的区位优势。石家庄西依太行、东眺渤海、北靠京津、南通平原,素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境内京广、石太、石德、石太客运专线和京广高铁、石济高铁6条铁路干线交会,是中国铁路运输主枢纽城市,正定国际机场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国际口岸机场,运营航线近百条,石家庄已经成为京、津、晋、冀、鲁、豫六省市一小时交通圈的中心。

  丰富的资源优势。石家庄现有A级旅游景区34处(其中5A级1处、4A级25处、3A级5处、2A级3处)、星级饭店55家、旅行社308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7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0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5家;省级离境退税店9家,旅游特色商品购物店3家,省级旅游休闲购物街区2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2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8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家;通过文化和旅游部认定的动漫企业16家。2020年,石家庄市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平山县入选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2021年,正定古城街区成功入围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灿烂的历史文化。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党中央领导了全国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著名论断,诞生了西柏坡精神,“进京赶考”从这里启程,“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古中山国遗址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发现之一;赵州桥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敞肩石拱桥,被誉为“天下第一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现存的各类古建筑完整地跨越了唐宋元明清民国6个历史时代,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

走进“旅游会客厅” 看武夷山、石家庄、乐山如何创新旅游发展

赶考路上——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任英文 摄

  壮美的青山绿水。这里既有八百里太行的雄奇险秀,又有华北平原的一马平川,既有嶂石岩地貌的地质奇迹,又有苍岩山悬空寺的巧夺天工,既有驼梁、五岳寨云顶草原的林海茫茫,又有仙台山红叶的层林尽染,更有滹沱河“万亩花海”的绚丽多彩。

  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石家庄积极构建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以都市休闲、美丽乡村、健康养生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旅游蓬勃兴起。君乐宝工业旅游景区是集牧场、工厂及牛奶文化科普为一体的4A级工业旅游景区;以岭健康城是首批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我们以举办旅发大会为平台,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连续举办了七届市旅发大会,并承办了第四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推出“滹沱河生态走廊”,形成“一轴、两点、五片区”的省会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问:您认为,目前石家庄市距离建成旅游枢纽城市还有哪些差距?

  答:对标建成旅游枢纽城市,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旅游交通配套不够完善。石家庄景区点多面广线长,很多旅游景区交通不够便捷通畅,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石家庄旅游整体形象。

  文旅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石家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但是存在“星星多月亮少”现象,业态单一,产业链条短,旅游特色不明显,存在同质化发展现象。

  旅游要素融合不够深入。文化和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在力度、深度和广度上不够充分,对其他产业带动力弱,发展质量效益有待提高,旅游产业重新组合有待完成。

  文旅品牌影响力不够广泛。石家庄有很多知名景区,如正定古城、西柏坡等,但石家庄旅游本身的知名度却不高,品牌影响力不足。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然存在。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支出水平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至疫前水平,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入境旅游市场复苏仍然艰难。

  问:“十四五”时期,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是什么?将有哪些具体措施努力推动旅游枢纽城市建设?

  答:在顶层设计上出实招。围绕“十四五”规划落地见效,我们近期将出台《石家庄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产业建圈强链为依托,以前沿科技成果应用为抓手,通过打造“三大名城,十大任务”(打造全国红色文化旅游名城、打造多姿多彩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名城、打造北方文化创意名城),进一步激发新活力、培育新业态、拓展新空间、满足新需求,推进文旅新型消费提质扩容,促进文旅产业创新发展。

  在文旅融合上谋发展。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路径,全面盘活各类文化资源,全面激活文博文创产业,打造全省最具活力的文化创意之都,持续办好“中国·石家庄国际动漫博览交易会”,积极推进文创产品“十进”工程,发挥石家庄市十大离境退税店平台优势,拓宽文化和旅游产品销售渠道。积极推进石家庄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推进正定古城创建5A级旅游景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休闲购物街区,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在服务供给上求实效。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为主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打造“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完善自驾旅游服务体系,构建“中心城区—旅游城镇—旅游景区(点)—服务驿站”四级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体系,以“1+3+N”为目标,推进旅游管理服务“智慧智能”管理智能化,开发“一部手机游石家庄”APP、“听说石家庄”解说系统,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建设一批示范性旅游厕所。

  在精准营销上求突破。逐步建立和完善旅游营销体系和营销渠道,讲好石家庄故事,传播石家庄声音,扩大“红色西柏坡 多彩石家庄”文化旅游名片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依托旅游,通过海外中国文化旅游推广中心,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深化“一带一路”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加强与京津冀、沿太行、西柏坡红色旅游联盟、京港澳高铁沿线等地区及山西、河南、山东等周边省市的合作,积极开展联合营销活动,深度开发长三角、华东、华南、西北等重点客源市场。


构建“一域两圈”现代文旅发展格局——访四川省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成冬娟


  四川乐山古称嘉州,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今年,乐山被纳入《“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它有哪些资源优势?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本期《旅游会客厅》,我们邀请到四川省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成冬娟,深入解读乐山的“现在”与“未来”。

  记者: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将乐山市确定为重点旅游城市。对此,您如何看待?

  成冬娟:《规划》科学提出优化旅游空间布局,首次增设了“旅游城市(目的地)布局”专栏,并将乐山市列为全国25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这体现了国家对乐山旅游发展的肯定和重视。乐山将紧抓机遇,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国家构建旅游空间新格局的区域战略定位,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乐山力量。

走进“旅游会客厅” 看武夷山、石家庄、乐山如何创新旅游发展

金顶春色 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乐山市建设重点旅游城市有那些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

  成冬娟:乐山古称嘉州,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中国佛教名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峨眉山,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39处A级旅游景区;分布有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4项。据最新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显示,全市共有文化和旅游资源78492个,其中旅游资源13962个,优良级旅游资源3066,占比21.96%,为下一步乐山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资源优势,乐山在产业规模、品牌建设、新产品新业态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目前,全市拥有旅游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游览、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综合服务、旅游辅助服务、政府旅游管理服务等九大类产业。全市涉旅单位77445个,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84家,涉及旅游景区管理、文化演艺、艺术陶瓷、装饰设计等。

  截至目前,乐山已经先后创建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市中区、峨眉山市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峨秀湖旅游度假区入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底底古村、月南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峨眉山市、市中区入选天府旅游名县。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各类旅游品牌45个,省级各类旅游品牌25个,5A级旅游景区2个,4A级旅游景区14个。

  近年来,乐山市积极实施文旅项目“千亿工程”,先后推出了农夫山泉峨眉山工业旅游区、夹江天福观光茶园、大佛禅院佛教文化旅游区等跨界旅游产品;推动游山、游城、游江一体发展,《只有峨眉山》上榜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夜游三江、苏稽古镇上榜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上中顺特色文化街区上榜成渝潮流新地标。

  此外,乐山还成功搭建了四川省旅游交易博览会、中国茶乡峨眉山国际茶文化博览交易会、中国·四川国际峨眉武术节等开放合作平台,并不断深化同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的深度合作,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起组建“大峨眉”文旅发展联盟等合作平台,推动产品共建、品牌联树、客源互送,助推乐山形成强大区域吸附力。

走进“旅游会客厅” 看武夷山、石家庄、乐山如何创新旅游发展

乐山大佛 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记者:您认为,目前乐山市距离重点旅游城市目标还有哪些差距,或者哪些短板需要补齐?

  成冬娟:对照重点旅游城市的建设目标,乐山当前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产业集群化程度不够高,在面向市场的产业创新、多形态的产业集聚、多层次的产业融合、多维度的产业开放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二是区域均衡发展方面,乐山旅游业发展极点效应显著,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遮蔽效应让其他区域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区域带动作用还有较大开发潜力。三是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全域服务在标准化、品质化方面还有不足,文旅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有待完善。

  记者:“十四五”时期,乐山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是什么?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努力推动重点旅游城市建设?

  成冬娟:“十四五”期间,乐山将围绕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目标定位,坚持“旅游兴市、产业强市”战略,围绕薄弱环节,持续开展延链、补链招商,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构建“一域两圈”现代文旅发展格局。

  一是加快构建“两圈”(大峨眉旅游圈和小凉山旅游圈),推动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乐山将以市中区、峨眉山市为重点,坚持峨眉山景区、乐山大佛景区双核驱动,建设成渝地区旅游首选地,辐射引领全市文旅发展;科学规划、整体推进黑竹沟、大瓦山、大竹海、大风顶旅游综合开发,推出五马坪、永乐光辉彝族风情特色文旅综合体等项目,打造集生态、度假、民俗、探险、康养等为一体的小凉山文旅品牌;串联峨眉山、乐山大佛、嘉阳小火车、黑竹沟、大峡谷等重点景区景点,构建串珠成链、闭合成环的特色旅游线路。

  二是培育新兴业态,争创文旅消费示范。不断培育融合康养度假、智慧文旅、研学旅游等新业态新场景,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推进峨眉山智慧文旅中心升级改造,打造“智游乐山”示范项目;依托研学基地运营一批精品研学旅游线路,推出“乐游嘉学”研学旅游产品;培育民宿产业集群,打造“乐嘉民宿”住宿品牌;发挥乐山美食的独特吸引力,打造“乐山味道”休闲度假产品。

  三是形成品牌集群,增加文旅优质供给。持续推动文旅市场复苏振兴,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精准对接引进一批国内外文旅龙头企业,做优做强本土文旅优秀龙头企业,创建一批A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打造更多网红“打卡地”。

责任编辑:李辰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