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沁阳市博物馆院内的天宁寺三圣塔位列中原三大金塔之首,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春节前后,一场“色香味”俱全的文化大餐成了沁阳百姓热议的话题。“沁阳十味”评选活动方案在沁阳融媒和“云上沁阳”一经公布,就引来数万网友浏览,近万人参与了投票。
去年以来,沁阳以丰富的文脉资源、历史遗存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着力打造文化品牌,培育文旅产业,塑造文明风尚,强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挖掘资源 找准路径
山、水、峡谷,名人、名章、文物古迹,工艺、文艺、技艺,沁阳的文化资源极具多样性,这些潜在的财富需要深度挖掘、传承和充分利用。该市在去年3月份召开了全域旅游规划汇报会,沁阳市委书记王家鹏强调,要挖掘沁阳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产业、优质资源,找到沁阳市全域旅游发展的路径和突破点,从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全方位、深层次、全过程做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工作,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步伐。
作为“土与火、力与美”的艺术,世界考古界称黑陶是“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作为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沁阳黑陶有遗址、有窑洞、有传承,在中国陶文化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去年,该市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建成了黑陶博物馆、展示馆、文化广场,还配套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临时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在盆窑小学,“快乐黑陶”进入了学生课堂。在山王庄镇,黑陶研学旅游基地挂牌成立,当地10名技师成为省、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沁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黑陶技艺如今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形成了北有盆窑、南有神农黑陶的产业链。
同年,野王纻器制作技艺、二仙奶奶行水被认定为第五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2名传承人被命名为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三圣塔防雷、北大寺消防通过国家文物局立项,宋学义故居被命名为“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扩大影响 强力推介
沁阳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把沁阳的名人、名山、名品和非遗系列艺术等特色文化主题转化为现代化表达方式,用好网络传播手段,拓展外界了解沁阳的方式和途径。
2021年,该市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沁阳黑陶文化高峰论坛暨黑陶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选送盆窑黑陶、野王纻器、神农陶参加了河南省民间艺术大赛,《饕餮黑陶鱼盆》《丝路汉方壶》荣获二等奖;开展“技·忆永存”省级以上传承人影像资料录制工作;开展“唢呐艺术进基层”展演50场、“非遗进景区”活动15场;组织开展第六批沁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对入选的4个项目和37名传承人进行了公示。
近年来,该市的黑陶博物馆完成了旅客服务中心、卫生间改造工程;制作完成了导示牌、导览图50余块;打造完成了语音导览系统;实现了馆内无线网络全覆盖;制作了博物馆形象宣传片,创新了新媒体传播方式。朱载堉纪念馆完善了八音互动展厅沉浸式体验设施,推出八音系列科普讲座等,大力宣传沁阳历史文化。
去年国庆节假期,怀梆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在神农山景区为广大游客表演了已经中断18年的祭祀舞蹈《神农祭天》,再现了人文始祖神农氏带领子民祭天的场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成为沁阳文化一大亮点。
文旅助力 乡村振兴
近年来,沁阳市加快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教育、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
焦作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沁阳市要围绕丹河峡谷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南太行生态文化旅游度假新地标。今年年初,该市将丹河峡谷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乡村振兴的引爆点,提出以常平乡里沟村等28个自然村落和原480电厂工业遗迹为重点,以发展高端民宿和文化产业为载体,力争用3~5年时间,把丹河峡谷打造成南太行生态文化度假新地标,以点带面、全域拓展,以文旅项目助推乡村振兴。
去年端午节前,王家鹏主持召开沁阳市委常委会,听取审议成立丹河峡谷旅游度假区开发指挥部的工作汇报,标志着丹河峡谷旅游度假区开发正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端午节假期期间,王家鹏在里沟村口的大槐树下,召集沁阳市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财政局、水利局等部门和常平乡相关负责人召开了“诸葛亮会”,宣布里沟村乡村民宿旅游开发项目正式启动。而在此前,王家鹏几乎每周都要到里沟村走一走、看一看,听取各相关单位和当地群众的意见建议。
去年以来,该市持续提升神农山、二仙庙等老牌景区服务品质,做好了和生森林野生动物园AAAA级景区、黑陶小镇AAA级景区的创建工作,全力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提升旅游体验。
“十四五”期间,该市共谋划常平乡九渡村里沟精品民宿、怀府古城等8个文旅项目。山王庄镇盆窑村、常平乡九渡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常平乡里沟、四渡两个自然村,被评为焦作市乡村旅游示范创建村。此外,神农陶创意园、杨介人故居等作为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通过了焦作市验收。去年12月初,该市的常平乡杨河村、后和湾村,被列入第六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
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中,该市做好顶层设计,编制了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打造了旅游集散中心、公路旅游服务区、旅游咨询点;新建A级旅游厕所6座,新增80余块旅游标识牌、430多块特色标志和标识牌;启用了旅游大数据中心、智慧旅游平台,“一部手机游沁阳”小程序成功上线;神农山景区、神农陶文化创意园跻身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兴沁进出口贸易公司等5家单位成为焦作市乡村旅游观光示范园区;朱载堉跨学科学术论坛、陶文化研讨会、朱载堉文化艺术节相继举办……
文明新风 劲吹覃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主题为“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大合唱比赛,在沁阳市朱载堉音乐广场举行,近50家单位的4000多人登台献艺。连续7天,这里成了红色的海洋,沁阳融媒的网络直播间观看人数一度达数十万人。
2021年以来,该市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全民文化素养入手,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为导向,大力组织开展文化活动。该市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推出了“线上沁图云讲堂”等红色经典诵读活动,4000余人次参与其中;连年举办“云上过大年”、送戏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等,文化惠民活动异彩纷呈。
此外,该市的朱载堉雅乐团参加了全省非遗音乐会《华夏礼乐·大河正音》,让“乐圣朱载堉”亮相郑州大剧院;《古南风歌》《百年伟业创辉煌》参加第十四届河南省群星奖音乐舞蹈、小戏小品(曲艺)大赛焦作选拔赛。
2021年9月20日至28日,该市开展了以“庆丰收、感党恩”为主题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广场文化周活动。“国庆团馆秀·七天乐开怀”系列文化活动在该市博物馆、朱载堉纪念馆、怀朴园等场馆精彩上演,展示了沁阳优秀文化,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为沁阳群众打造了“家门口的诗意和远方”。
责任编辑:李辰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