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媒体互连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专访南阳黄山遗址考古领队马俊才

  3月18日,南阳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6大项目,这是继该遗址获2021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后又一项殊荣。

  黄山遗址的考古新发现有什么意义?考古新发现是怎么取得的?记者第一时间专访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黄山遗址考古领队马俊才。

  南阳黄山遗址作为“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课题”重点项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从2017年起,进行了连续考古发掘,取得了多项重要考古发现。

  马俊才说,黄山遗址考古发现确定黄山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玉石器制作特征鲜明的中心性聚落遗址。这个遗址新石器时代玉石器制作遗存以独山玉石为资源支撑、其它地方玉材为辅助,大致存在仰韶晚期“居家式”作坊群向屈家岭时期“团体式”生产模式转变的规律,到石家河时期,也还保留了规模化生产玉石器,填补了中原和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玉石器手工业体系的空白。这与目前发现的制骨遗存一起,为探索当时手工业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分工提供了重要线索。

专访南阳黄山遗址考古领队马俊才|黄山遗址以其个性彰显文化交流

  在黄山遗址考古中,考古工作者发现的仰韶时期坊居式建筑群是国内保存最好的史前建筑之一,墙体存留高,内部设施齐全,大批遗物原位保存,再现了古人制造玉石器与生活的基本场景。

  以大墓M77为代表的屈家岭文化墓群,多数人骨保存甚佳,社会成员等级分明。可能具有编织功用成束骨针的发现为我国史前纺织考古提供了重要材料。

  同时,中原地区首次发现史前码头性质的遗迹,与自然河、人工河道、环壕一起构成了水路交通系统,体现出古人对水资源的重视和利用能力。

专访南阳黄山遗址考古领队马俊才|黄山遗址以其个性彰显文化交流

专访南阳黄山遗址考古领队马俊才|黄山遗址以其个性彰显文化交流

  马俊才告诉记者,多项重要考古成果的取得,除了依靠传统的考古学方法,科技考古手段越来越成为考古工作的利器。比如说遗址内残存的砂石浆成份分析发现,大部为独山玉石和砂岩磨石粉的混合物,为玉石作坊性质的确定提供了关键证据。

  与北京大学合作,采集墓葬人骨样本16份,进行人骨DNA研究,已有初步成果,其中M44个体虽然和黄河流域古代人群有显著的关系,但是属于一个单独的支系,和其他黄河流域人群存在遗传差异,很可能预示着这是新的地方类型。

  植物考古已发现大量粟和一些稻、黍种子,但整个遗址中所见杂草种子少,或许该遗址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其食物资源可能是供给或贸易而来。动物考古确定猪骨架、猪下颌骨全为家猪。

  马俊才认为,这些重要考古发现表明,黄山遗址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基本特点,为探讨豫西南地区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关键材料。

专访南阳黄山遗址考古领队马俊才|黄山遗址以其个性彰显文化交流

  独山玉耜制作流程举例

  黄山遗址面积达30万平方米,是南阳盆地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最大,规格最高,内涵丰富的重要遗址,目前仅发掘了2000多平方米,未来前景可期。马俊才说,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还会有新的考古发现面世。

专访南阳黄山遗址考古领队马俊才|黄山遗址以其个性彰显文化交流

责任编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