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媒体互连

《河南日报》把“美丽”变成“金山银山” 美丽小镇看“石庙”

  以山为景、以水为魂、以旅为媒、以业为富、以美为荣——

  栾川很美。石庙镇是栾川的一个明珠,清朝时期为传递信函,曾在此地设立驿站。

  石庙镇位于栾川县城西8公里处,辖10个行政村,两万口人居住在“一道川(伊河川)、两条沟(七姑沟、石宝沟)、三条河流(伊河、七姑沟河和石宝河)”边。

  “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石庙镇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山清水秀,风景秀丽。”石庙镇党委书记王跃红说,林木绿化率达86%以上,河流蜿蜒纵贯全境,年均气温为12.4℃,是绝佳的避暑胜地。

  近年来,石庙镇依托生态宜居的资源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乡村振兴的远景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无缝对接,坚持把“美丽”作为重大民生来办,作为大事业来干,真正把“美丽”的内涵用好,充分发挥和利用“美丽”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以山为景、以水为魂、以旅为媒、以业为富、以美为荣,真正把农村的“美丽”变成了“金山银山”。

  水绕青山景色美,乡村田园游人醉。今年6月,河南省第一批50个“美丽小镇”公布,石庙镇实至名归。

把“美丽”变成“金山银山” 美丽小镇看“石庙”

贫困户 尚留民在村香菇种植大棚工作

  美在“产业”,香菇产业“吃干榨净”

  香菇起源于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菇,也是我国久负盛名的珍贵食用菌。香菇是一种食药同源的食物,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和保健价值。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构建扶贫防贫长效机制的基础。去年7月,石庙镇庄科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上马香菇菌棒生产、加工流水线,年加工菌棒300万袋,养菌120万袋。

  今年46岁的贫困户尚留民,因病致残。“外出打工,一面试看我残疾,就把我拒之门外!”尚留民,全家四口人,那日子过得不堪一提。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尚留民成了贫困户。低保政策、残疾补贴、教育扶贫、危房改造,让他一家人不必再为温饱发愁;村里建起合作社,他和妻子成为第一批就业人员。“我和妻子现在每月有3000元的固定工资,在家门口就业旱涝保收,还不受歧视。”尚留民谈起外出的经历眼角泛红。

  石庙镇党委书记王跃红说:“脱贫攻坚贵在精准产业扶贫,石庙镇因地制宜投资350万元在庄科村建起了香菇菌种车间,2019年生产夏菇120万袋、秋菇150万袋,带动全镇10个村种植香菇300万袋以上,提供就业岗位350个,每个岗位年增收3万元以上,有效地帮助了贫困户增收。香菇已经成为全镇贫困户脱贫摘帽的主导产业。”

  记者在石庙镇庄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菌种车间看到,新购进的菌种生产设备已经安装。该村村委会主任李改周说:“我们原来的菌种主要从南阳西峡购进,下一步我们自己培育菌种,每袋将增加5毛钱的利润,一年下来,新增150万元的利润。”

  在石庙镇采访,记者发现该镇的香菇种植很“奇特”:10个村的种植基地没有见到一个废弃的菌棒。

  “我们的香菇种植模式是‘吃干榨净’!”王跃红说,“香菇生产最大的隐患就是后期菌棒的污染,因此,在发展香菇初期,我们就谋划了有机肥项目,全镇所有的菌棒,由庄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回收处理,塑料薄膜打包统一销售,菌棒材料能二次利用,不能利用的全部由洛阳科沃速有机肥厂回收,加工成有机肥,回归田间。”

  “短、平、快”的香菇种植模式,使石庙镇有效消除了因疫情造成的经济下滑,巩固了脱贫成效,稳定了贫困户增收致富,实现了全镇经济稳中有升的目标,也促进了金融扶贫的具体实践。民丰村镇银行和县农商银行逐村上门与贫困户对接,宣讲金融扶贫政策,提供贷款服务,目前全镇已贷款441户,户贷率79.5%,正在办理贷款的有47户。

  截至目前,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575户2119人,完成贫困劳动力就业1120人,实现了有务工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清零目标,实现了贫困群众“村村有产业、家家有项目、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收入”的目标。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如今,石庙镇3个贫困村已经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24%,迈向了乡村振兴新征程。

把“美丽”变成“金山银山” 美丽小镇看“石庙”

石庙镇香菇种植扶贫基地

  美在“沟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七姑沟,景色很美。从峪口至山巅南北绵延近20公里,落差超过1000米,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每平方厘米6000余个,是个不折不扣的森林氧吧。

  这里过去很穷。沟域内有4个村43个村民组7267口人,其中有龙潭、观星两个贫困村。

  2016年年底,随着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石庙镇顺势而为,充分利用洛阳市沟域经济发展思路,借势国家4A级景区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山水自然景观蟠桃山等景区,发展七姑沟沟域经济示范带。

  “石庙镇七姑沟沟域经济发展思路是围绕‘3个结合’,打造‘3大板块’,实现‘经济、生态、社会3大效益’,着力促进沟域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王跃红说,“石庙镇将发展沟域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重点打造以滑雪运动为主、足球篮球运动为辅的山地运动板块,以沟域沿线杨树坪村、观星村、龙潭村、石庙村4个村为主的休闲度假板块,以滑雪场和龙潭研学基地为主的研学旅行板块等‘三大板块’。”

  七姑沟,这道当地村民昔日眼中的穷山沟,如今成了一处人人称羡的“金银川”。

  “龙潭村没矿没地,但龙潭村有一群能吃苦的老百姓。改革开放初期,全村人全国各地跑‘钼铁’,村里相继建起了4个大型钼铁厂,家家户户炼钼铁,龙潭村成了全省有名的小康村。”谈起过往,龙潭村党支部书记郝跃川满脸自豪。

  1995年,34岁的郝跃川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全村集资60多万元盖起了全镇最好的学校。1997年,龙潭村成了全省有名的小康村,省里专门在村里开了现场会。

  “虽然是小康村,但环境确实被污染了!”郝跃川说。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全村污染企业全部被拆除,昔日的繁华不再。2014年,龙潭村被定为贫困村。

  如今,沟域经济的发展不仅使全村75户贫困户在2018年率先脱贫摘帽,同时也摘得了“全国生态文化村”的荣誉。

  当年的3栋教学楼变成了“游学研学教育基地”,博物馆、报告厅、少年军校一应俱全……

  去年12月28日,龙潭村召开2019年集体经济分红暨年终总结表彰大会,集体经济分红总额57260元。村民卢柳艳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伙儿并不看重现在的钱有多少,关键是迈出了第一步,以后的路会越来越顺,钱袋子会越来越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郝跃川说,现在的群众把绿树、河水看得比金钱“金贵”多了!

把“美丽”变成“金山银山” 美丽小镇看“石庙”

龙潭村党支部书记郝跃川在该村农耕博物馆

  美在“和谐”,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不管是旅游产业升级,还是沟域经济打造,都要以生态保护为基础。”王跃红坦言,石庙镇作为栾川县实施“旅游兴县”的战略要地、打造全域旅游的主战场,始终将生态保护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石庙镇率先在全县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生态环保办公室,将大气环保、农业环保、水利环保等职能整合,集中统筹安排散乱污企业取缔、非法采砂点整治、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工作,为建设全域旅游奠定坚实基础,着力描绘“生态美、百姓富、镇域强”的乡村振兴秀美画卷。

  走进石庙,全域皆景、村村是景、村景相融,但最亮丽的是红色党建标识牌宣传语和党建文化广场。

  绿水青山带来了财富,党建引领增加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石庙镇探索建立了以星级创建为引领,“十不”村创建为抓手,“一约四会”为补充,“1131”工程为保障的“三治并进”、服务进村工作格局,全镇10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走近石庙镇,全镇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道路硬化实现100%,社会保障面接近100%,10个村村村都有文化大院,全镇技防设施覆盖率达到了100%,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邻里之间和谐相处……

  “石庙镇的群众幸福感不仅体现在居住环境好、有钱花,更体现在孩子的教育上!寄宿制的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和中心幼儿园全县一流,镇里的少年宫全国有名!”石庙镇中心小学校长杨辉说,其他的山区孩子是求爷爷告奶奶到县城上学,但栾川县城的孩子到石庙镇小学就读的就达300多人。

  “啥道理?”“教育就是未来。乡村振兴必须振兴乡村教育,镇党委重视教育呗!”“石庙镇是美丽小镇啊!”38岁的杨辉满脸自豪。


责任编辑:郭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