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受思想观念的影响,加上土地稀少,林地荒地占比大,同时山区道路闭塞,五朵山景区内老百姓生活水平较低。南阳市五朵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建设开发五朵山景区,带领老百姓走上旅游扶贫致富的道路。依托南召县五朵山景区开发建设和经营,以“景区+村”为引领,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为路径载体,探索和创新多种模式,从金融扶贫、就业扶贫、生产合作扶贫、商铺招租带动扶贫、效益共享扶贫、文旅产业合作新模式等多模式多举措推进景区旅游带贫。
扶贫成效:南阳市五朵山景区是4A级旅游景区,位于南召县四棵树乡境内,覆盖8个行政村817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96户1462人。近年来,该景区积极担当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将精准扶贫作为“良心工程”,以“景区+村”为引领,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为路径,以金融扶贫、就业扶贫、生产合作扶贫、商铺招租带动扶贫和效益共享扶贫等多种模式为抓手,因地制宜,因户定位,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主导产业,带贫能力持续增强,实现了景区发展和贫困户脱贫双赢目标。至目前,已实际带动景区周边26个行政村2051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步实现脱贫并被省扶贫办推荐为国家旅游产业扶贫示范企业。
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提供就业岗位,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建立四棵树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资源库,景区日常经营、建设、维护所需的保安、环卫、售票、导游、维修等岗位用工需求,优先吸纳安置景区周边贫困人口。对有一技之长或具备岗位条件的贫困户家庭劳动力,优先聘用为长期员工。对因家中有病人、老人需要照顾,不具备长期用工条件的贫困户家庭劳动力,优先安排季节性、临时工劳动岗位。结合景区建设需要,由公司牵头,组织景区范围内各村有建筑施工经验的贫困户劳动力参加,成立了五朵山景区贫困户专业施工队,承担景区工程建设任务。近两年,已累计聘用景区贫困户23人为长期员工,年工资性收入1.8万元以上;依托工程建设带动景区贫困户52人,人均年劳务收入1.2万元以上,80%以上的户实现了“1人景区务工、全家收入脱贫”。同时,先后为景区周边贫困群众安排季节性岗位37人,年累计用工时间不低于3个月,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累计提供临时性用工岗位1180人次,临时用工帮助群众累计增收10万元以上。
二、通过产业带动,集中培育特色品牌。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电商+农户“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公司牵头成立了南召县利众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总社,同时以村为单位成立26个合作分社,幅盖全乡2051户贫困户,与景区合作打造种养植基地,公司与合作总社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产品、统一对外营销,打造五朵山农产品品牌。建设食用菌多功能观光体验综合园,在景区建设50万袋规模香菇种植大棚和标准化车间,年产各种菌类80万斤,可带动近20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建设九龙湖有机鱼水产基地,利用九龙湖1600亩水面,进行生态类水产养殖,年投放各类鱼苗30万尾,水产类产品及后续加工可带动230个贫困户年均增收3500元。建设中华野山蜂养殖基地,对景区内养蜂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每年向贫困户无偿发放蜂箱500余个,可带动200余户贫困户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加工特色旅游产品,利用竹林、山泉水和丰富的食用菌、山野果蔬资源,引进成熟的加工技术和生产线,对产品进行精细化加工,通过五朵山景区购物中心、售货点、网络电商平台对外销售,可带动100户贫困户户年均增收3500元以上。目前,该景区已培育山珍、黄酒、金丝皇菊、土蜂蜜、铁皮石斛等品牌,带动景区周边8个行政村、20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步实现脱贫。
发展民宿业态。利用农民闲置的住宅发展民宿,为游客提供个性化住宿、餐饮服务。对通过创新金融扶贫模式所建设的高端客栈和特色民宿,进行家庭式经营和管理培训,对游客合理引流,实行一卡通消费,参与经营的贫困户,通过劳务带动120余户贫困户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
通过以上产业,目前有873户贫困户通过小额贷款及到户增收的形式加入合作社。每户每年分红增收不低于3200元,合作分社集体增收44万元。
三、强化扶贫扶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依托公司平台与合作社平台,激发群众转变观念,增强自我造血能力。一是加强技能培训。结合景区形象提升工程,组织对景区住户和群众导游开展文明礼仪培训,引导景区群众文明待客。不定期组织农家客栈、特色民宿、“扶贫商铺”经营者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培育乡村旅游带头人。依托合作社平台,不定期开展种植、养殖、特色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每年组织各类培训380人次以上。2018年,组织养蜂技术培训,现场为有养殖意向的67户贫困户无偿发放蜂箱300个,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4000元。二是经营商铺带动帮扶。在景区主要区域规划建设商铺300余间,对贫困户实行减、免、缓租金开放,支持贫困户经营特色小吃、旅游纪念品及农副产品销售等,具体操作模式为对贫困户要求“一帮一带”,即一户贫困户经营必须带动另外一户贫困户参与务工;对非贫困户要求“一户双带”即一个商户必须带动两个贫困户参与经营或务工。去年已有15户贫困户免租金开始经营,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四、打造利益联结扶贫模式,巩固扶贫成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成立村集体合作社,整合农民闲置房屋宅基地、村集体建设用地及四荒地,为合作项目建设提供有偿资源;成立农民合作社,整合农民的信用资源融资,入股合作社,为合作项目有偿提供使用资金。五朵山景区负责地方整体产业规划,产业合作项目的发起、审核,运营公司的筛选、引入及管理和入股合作社社员信用担保,为整个项目提供统筹规划和管理;引进专业运营公司负责产业合作项目整体设计、建设及后续项目运营管理,为合作社保底分红的风险提供管理和运营保障。公司结合景区发展规划,逐步把景区内贫困村、贫困户的闲置资产,如荒坡、林地、房屋、宅基地等纳入景区统一经营管理范畴,鼓励农户通过租赁形式将闲置资产交由公司经营,目前已经有37户参与(其中贫困户19户),带动相关村组年增加收益30余万元(其中集体收益近10万元)。
围绕农旅产业发展需要,合作开发具备良好收益能力的盈利性文旅投资项目。由专业运营公司进行运营管理,五朵山景区按协议约定收取相应统筹管理费,所获利润按协议约定先支付村集体合作社及农民合作社的保底分红,再按利润分配机制进行利润分红。目前,该合作新模式已经在五朵山景区民宿建设项目率先实施,正在积极推进,初步效果明显。
启示:一是要因户制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每个贫困面临的困难及致贫的原因不尽相同,五朵山景区就是在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多种扶贫模式,多措并举,从金融扶贫、就业扶贫、生产合作扶贫、商铺招租带动扶贫、效益共享扶贫、文旅产业合作新模式等方面多途径带领贫困户脱贫攻坚。二是要转变贫困户思想观念,让贫困户从思想上武装自己。作为农村人思想观念比较传统,很难接受新颖的思维模式和事物,扶贫之前首先要扶智,五朵山景区在扶贫过程中通过多次走访、讲解,才逐步让贫困户迈开脱贫致富的第一步,逐渐投身脱贫致富的生活中。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