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 计划规划

2014年全省文化工作总结

2014年,全省文化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文化部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线,持续求进,务实发展,奋力求新,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文化工作取得新成效,为“文明河南”和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成立了河南省文化厅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拟定了12项改革选题,印发了《河南省文化厅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河南省文化厅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第一批重点事项及责任分工》,明确了任务书和时间表。在此基础上,选准、选好试点单位和项目,坚持由点到面、稳步推进、梯次带动,确保收到实效。截至目前,涉及我厅的各项改革已逐步铺开,第一批六项重点改革事项进展顺利。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进一步深化。成立了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起草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机制相关草案。在6个省辖市、12个县、19个单位启动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及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法人治理结构3项试点工作,济源市被确定为首批全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继续推进,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已转制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企业活力进一步显现。河南歌舞演艺集团完成各类演出398场,收益突破1100万元。中州影剧院成功转型为“中原大舞台”,运营状况良好。河南演出公司历时两年打造的冰上杂技嘉年华节目首演成功,取得较好反响。省文化艺术音像出版公司稳中求进,编辑完成剧目56部,完成拍摄活动63场,销售光盘100多万张。省传奇故事文化传媒公司与龙源期刊网、博看网等网站签订合作协议,“传奇故事数字(移动)阅读客户端”项目即将完成。

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原址新建的河南豫剧院三团“朝阳沟剧场”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河南京剧艺术中心新建剧场项目即将开工,省曲剧保护传承中心、省话剧艺术中心新建剧场项目进展顺利。河南博物院二期(中原考古博物馆)项目正式启动。三大数字工程继续推进,完成8个数字图书馆、615个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工作。全省博物馆建设进一步加快,林州红旗渠纪念馆、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许昌塔文化博物馆等建成开放。截至目前,全省博物馆、纪念馆数量达到227座,其中文化文物系统管理的164座,行业博物馆、纪念馆15座,民办博物馆48座。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持续创新。组织开展了2013年度公共文化服务单位考评和文化站评估定级,命名郑州图书馆等45个图书馆为2013年度河南省先进图书馆,郑州市群众艺术馆等 43个文化(群艺)馆为2013年度河南省先进文化馆,新郑市和庄镇综合文化站等92个文化站(文化中心)为2013年度河南省先进综合文化站(文化中心)。开展了国家级文化先进单位复核、创建工作和省级文化先进县复核及命名工作。永城市、修武县、义马市、舞钢市、平顶山市卫东区等5个县(市、区)被新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我省全国文化先进县总数达25个。巩义市、开封县、孟津县、叶县、浚县、舞阳县、南召县、商城县、安阳县吕村镇、辉县赵固乡、孟州槐树乡、濮阳市华龙区岳村镇、长葛市石固镇、沈丘县槐店回族镇、汝南县罗店镇等20个县乡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全国第一次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中, 155个综合文化站被命名为一级综合文化站,169个综合文化站被命名为二级综合文化站, 178个综合文化站被命名为三级综合文化站。修订了河南省文化先进县命名办法,对全省19个届满五年全省文化先进县(市、区)进行了复核验收。命名郑州市金水区、巩义市、义马市、长垣县、永城市5个县(市、区)为第七批“河南省文化先进县(市、区)”。与财政厅在全省开展了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全省命名12个示范区、12个示范项目。第二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稳步开展,中期督导工作顺利完成。

三是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开展。博物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深入推进。免费开放全省157座博物馆、纪念馆,累计举办1000多个陈列展览,接待观众达4500多万人次。河南博物院和平顶山博物馆陈列展览项目同获第11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获奖数量居全国首位,并且连续三届有两个项目入选。组织各级国有文艺院团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公益演出3041场,“天天邮戏、戏送万家”4080场,“高雅艺术进校园”146场。

四是群众生活不断丰富。部署开展“春满中原”全省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组织县级以上活动2793场。开展了“百城万场”系列广场文化活动、国家级省级“群星奖”巡演活动等,组织了河南省少儿艺术节、第十二届“群星奖”小戏小品(曲艺)大赛等系列赛事,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三、艺术创作生产成果丰硕

一是艺术创作生产得到新扶持。按照“论证储备一批、创作生产一批、加工提高一批”的原则,指导全省文艺创作生产。组织推荐144个各类艺术、项目管理和财务专家进入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126个项目选题和233个项目上报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申报项目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三。全省16个项目获得首批国家艺术基金1109万元的重点扶持,22个项目获得省直艺术创作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

二是重点剧目创作和提高取得新进展。全省国有文艺院团共新创剧(节)目67台(个),改编移植剧(节)目96个,复排剧目(含折子戏)226个,加工提高剧目132个,共演出3760场次。豫剧《焦裕禄》、话剧《红旗渠》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木兰诗篇》获中国第二届歌剧节最高奖优秀剧目奖。舞剧《太极传奇》、话剧《红旗渠》、方言话剧《老汤》、曲剧《医圣传奇》,豫剧《焦裕禄》《红高梁》《王屋山女人》《山城母亲》《清风茶社》《清风明月》等10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戏剧《游子吟》《蔡文姬》《马丕瑶出京》《全家福》《清水湾》《大明皇后》等6部作品入选省“中原人文精神精品工程重点项目”。

三是重要节会和赛事取得新成果。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豫剧节,河北、山东及河南等11个省(区)的18个演出院团18台剧目参加演出34场。在文化部和河南省政府共同举办的第3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圆满完成开幕式文艺演出和“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作品洛阳展演月”活动,昆剧《牡丹亭》等9台精品剧目在洛阳歌剧院演出16场。成功举办第十三届河南省戏剧大赛、河南省第四届杂技“百戏奖”暨河南省第九届杂技大赛,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艺术作品。

四是精品剧目展演取得新成效。和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了“向祖国汇报——河南省优秀舞台剧目北京展演月”活动,演出8台豫剧、2台京剧,展示了我省舞台艺术特别是豫剧艺术的独特魅力。组织举办了“向人民汇报——河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优秀舞台剧目展演月”活动,选定的30台剧目在全省18个市的剧院、广场、社区、军营、学校上演,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新编历史剧《魏敬夫人》作为全国地方戏(北方片)展演开幕演出,豫剧《焦裕禄》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方言话剧《老汤》在全国巡演,省直院团和9个省辖市的11台廉政戏剧在全省巡演,赴新疆哈密开展了精品剧目(作品)展演。

五是艺术名家推介取得新影响。“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先后推出王红丽、孟祥礼、张平、吴广林、陈涌泉5位艺术家。截至目前,我省已推出15位艺术名家,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受到全国文艺界的关注和盛赞。

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一是文化产业扶持力度加大。会同省财政厅研究制定《河南省新型文化业态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全年拨付4000万元重点扶持50个文化产业项目。《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入会商阶段,企业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全省7个文化项目获得2014年度中央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支持2500多万元。郑州天人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企业获得文化部、财政部贷款贴息支持。与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共同设计了适合镇平玉雕行业特点的金融产品,探索解决艺术品抵押、质押难题。推动镇平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西峡老界岭景区等单位贷款融资工作。十八大以来,我省文化企业贷款达60多亿元。

二是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加快。推荐许昌魏都三国文化产业园、河南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年产65万件工艺品生产项目”入选“国家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命名登封“天地之中”文化旅游园区、灵宝函谷关文化产业园区为“第四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三是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完成第八届中国(河南)投资贸易洽谈会的招商引资任务,推介签约项目1个,邀商15家。完成第3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文化企业参加中国义乌文化产品博览交易会,我厅获文化部等部门颁发的优秀组织奖。做好2014年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洽谈会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实际邀请国内外客商34个,合同签约4个,合同金额12亿元。与省文改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共同承办了文化产业专题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金额500亿元以上。

四是动漫产业加快发展。河南约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3日在企业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全省首家上市的动漫企业。组织15家动漫企业参加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共展示近10部动画片,20多种期刊杂志和图书,周边产品12个门类329个产品,达成合作意向12项,投资金额近5000万元。与省教育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了第三届“中原杯”河南省原创动漫画大赛,12家动漫企业及动漫培训机构参加了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之“动漫北京”展会。

五是对外文化贸易步伐加快。与省商务厅联合做好2013—201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评审推荐工作,河南约克信息技术股份公司等7家文化企业被确定为2013—201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中国少林大成(柏林)健康中心运营项目等2个项目被确定为2013—201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五、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大运河河南段、丝绸之路河南段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河南成为全国唯一成功“双申遗”省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工作历时9年抢救出土10万余件珍贵文物。隋唐洛阳城、郑州商城等一批考古遗址公园和大遗址保护展示园区先后建成开放,新安汉函谷关考古发掘项目入选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我省获此殊荣的项目总数已达40项,居全国首位。滑县道口镇等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我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达到20处。成功举办“2014年春季、秋季全国文物艺术品交流展”,规模、效益、影响进一步提升。

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显著。太昊伏羲庙会、浚县正月古庙会、马街书会等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成功举办。“2014中国•宝丰马街书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展演”吸引了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千余名艺人参加,“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吸引了13个省份的国家级项目和本省50多个县级以上项目参与,全国200多个非遗项目参加浚县正月古庙会社火大赛和非遗展示活动。“文化遗产日”期间,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陶瓷类)精品展、河南坠子专场暨宋爱华收徒仪式、曲剧专场展演等一系列省会主题活动。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拍摄传统剧目105部,编辑制作50个剧目,截至目前,全省收集整理剧本1890多部,曲谱1557部,相关实物5800多件,复排、拍摄传统剧目400多部。“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文化部论证。洛阳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等3个单位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朱仙镇木版年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郭太运、钧瓷烧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任星航获“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会同有关部门探索建立新形势下传统村落保护的长效机制,我省中国传统村落总数达99个。联合省住建厅命名河南省第二批传统村落95个。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三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申报工作启动,18个项目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内乡县宛梆保护利用设施等3个非遗项目列入国家发改委、文化部保护利用设施项目储备库。

三是古籍保护进展顺利。河南省图书馆、洛阳市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被评为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六、文化市场监管严格有序

一是积极培育市场主体。降低市场准入标准,调整上网服务企业管理政策,积极推动上网服务企业行业转型升级,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多次到洛阳试点场所进行调研指导。举办了第六届河南省“网络文化新生活”大型公益活动,形式更加多样,网民参与越来越广泛,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已逐渐成为河南互联网行业宣传公益和汇聚正能量的平台。推动艺术品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开展了全省艺术品市场法制宣传活动。

二是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开展了“净网2014”、“清源2014”、“秋风2014”、暑期文化市场集中整治、交叉检查、综合执法“闪电”系列活动等多项专项执法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万多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15063家次,发现处理问题2000多件,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不断规范。不断创新综合执法方式方法,涌现出许多好经验和好做法,被文化部编发专刊给予总结推广。查处、督办文化市场举报案件124件,持续指导各地抓好大案要案的查处上报工作,我省3个案件被评为全国重大案件,焦作、濮阳、南阳等3个办案单位受到文化部表彰。在省法制办开展的省直单位行政许可案卷评查中,我厅参评案卷名列第一。

三是不断加强规范化建设。为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提高综合执法和行政审批工作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先后组织全省综合执法机构负责人、执法骨干、执法师资人员、基层行政审批工作人员等培训16次,培训逾1700人次。对全省新进执法队伍人员进行了执法资格考试,对全省网络文化、演出等市场经营主体从业人员进行了专项业务培训。

四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根据文化部的要求和2014年重点工作安排,大力推进全省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对全省市、县两级准入与执法管理员进行了全员培训,全面完成了14000余家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的存量激活工作并正式启用,极大提高了我省文化市场管理信息化水平。

七、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一是央地合作项目落实效果突出。积极创新“央地合作”模式,实施“欢乐春节”项目。组派26个艺术团,赴欧洲、中东、非洲和台湾等1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在嵩山少林寺举办了第二期文化部少林功夫非洲学员班,培训5个国家的20名学员。在泰国举办了包括中国文字展、中国文字博物馆馆藏精品书画展在内的“2014泰国·中国河南文化年河南文化周”活动。

二是对台交流深入开展。充分发挥根亲文化优势,积极推进年度央地合作项目和对台交流项目,春节期间组派赴台北参加“海峡两岸民俗艺术观光节”的团队从大年初一到初十在台北演出20场,受众达6万人次,组派赴高雄佛光山的团队进行了54场演出,受众达7万人次。邀请台湾豫剧团参加第三届中国豫剧节,对台豫剧交流合作持续推进。组织了历时9天的“台湾佛光山•2014河南文化季”,受众人数超过10万人次,并与台湾方面达成多项文化交流意向。在此活动中,河南非遗首次以集体组团方式走进台湾进行集中展示,在台湾引起良好反响。

三是文物对外合作交流顺利推进。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全委会邀请,组织“洛阳•丝绸之路与大运河交汇的城市”展览,赴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出。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配合国家文物局赴法举办“中国汉代文物精品展”。成功举办赴加拿大“河南的世界文化遗产”图片展、赴台湾“河南重要考古发现成果展”、赴澳门“中国文字展”等。落实与瑞典国立世界文化博物馆的五年合作协议,加强与瑞典方面的沟通协调,完成赴瑞典“洛阳:丝绸之路上的大都会—唐代文明展”文物展展品选定、资料汇集、展览方案编制等前期工作。引进“中部非洲传统兵器展”、“多彩坦桑—挺嘎挺嘎绘画艺术展”等一批文物外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八、文化政务保障水平全面提高

一是艺术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对文化系统艺术科研进行了调研,完成了《河南省艺术科研现状调查》及《河南省文化科技创新现状及对策研究》等2个调研报告。受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等各类课题项目150余项,向各级各部门审核推荐110余项。2014年新增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课题5个,文化部文化艺术科研课题3个。

二是文化投入实现新增长。2014年预算安排我厅专项资金11803.9万元,比2013年增长2560.2万元,增幅27.7%,创历年新高。完成3年(2015—2017)财政中期规划编制,共申报8大类28个项目、25亿元。积极争取中央补助地方文体传媒专项资金800 万元。

三是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认真实施《河南省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十大人才培养工程,积极推进“名家推介工程”、“加强青年艺术人才培养”等人才政策创新。落实文化部“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下派34名人员。完成了享受“省政府特贴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优秀专家”、“省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推荐和2014年度四个职称系列的评审。印发了《河南省文化系统2014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明确了年度培训主题和任务。按照省委组织部、文化部、省公务员局的春季调训计划,选派4名市厅级干部、9名处级干部、3名省辖市文化局长参加培训。

九、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党建工作得到加强。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把党建工作目标量化、细化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做到人人有目标,人人担责任。结合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贯彻,加强对机关人员和厅直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证了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推进。按照省委要求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民主评议党支部工作,组织对厅直22个单位的党组织和党员进行了评议。督促指导厅直单位党组织换届改选工作,全年发展党员19名,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认真抓好作风建设,组织对部分文化窗口单位作风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促进了思想作风的转变。

二是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厅党组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意见(试行)》,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安排、责任分解、任务考核和督促检查等重要环节,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厅领导班子认真落实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和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述职述廉、廉政风险防控和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凡属“三重一大”事项均由集体研究决定,并自觉接受纪检部门监督。加强和改进对权力行使的制约和监督,对省级艺术创作生产扶持专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等项目和活动进行了监督。制定《河南省文化厅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实施细则》,进一步健全了反腐倡廉规章制度。

三是教育实践活动深化整改成效明显。一是抓好整改清账。组织开展“回头看”,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及时清“旧账”建“新账”,梳理完善厅领导班子 38项“四抓”和班子成员146项“三件事”整改台账、4项上下联动整改台账,并落实责任,明确时限,加大整改力度。截至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是抓好专项治理。省委出台的4批28项专项治理任务得到认真落实,发文较活动开展前压缩27%,撤销了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合并减少表彰奖励事项14项,同比压缩“三公”经费7.5%,取消3个因公出国(境)团组,并开展了整治超标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领导干部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等专项治理,“四风”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治。三是构建长效机制。坚持严谨规范、实用管用、便于操作的原则,围绕机关建设和行业管理,重点制定完善了公务接待、公务车辆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17项制度,形成了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