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 计划规划

2013年全省文化工作总结

2013年,是全省文化工作取得重大收获的年份。在文化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文化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围绕文化强国和“文明河南”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开拓创新,务实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实现了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一)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作风建设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省直文化系统紧紧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和省委“一学三促四抓”的工作安排,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在半年的活动中,厅党组和各单位领导班子带头抓学习、听意见,查“四风”、严整改、建制度,既按省委要求做好规定动作,又突出文化系统特点做好自选动作,开展了学习焦裕禄、申凤梅、安金槐等同志的活动,取得了预期成效。活动期间,文化厅查摆“四风”问题23项,修改完善规章制度17项,专项整改21项,如“三公经费”治理、公务车辆治理、办公用房清理、预算单位公务卡全覆盖、会员卡清退、精简会议文件、加强调查研究、减少行政审批、撤销领导小组,取消领导出国、政风行风整改、豪华晚会节庆治理、财务管理整改等,完成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整改任务,解决了一批基层单位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文化厅、文物局具有行政审批职能处室的同志们专题谈学习体会,一项项对照减少审批项目、审批手续,一条条研究落实如何优化行政审批措施,机关作风取得了可喜变化。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省直文化系统全体党员普遍接受了一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提高了认识,坚定了理想信念,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是非观、权力观、政绩观。各地文化部门也都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结合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整改,工作状态、工作作风、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文化惠民能力显著提升

文化惠民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省139个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举办陈列展览1000余个,6个美术馆、145个公共图书馆、2072个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进一步提升。全省文艺院团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3630场,其中省直文艺院团完成“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3356场、优秀舞台艺术“五进”(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营)演出4130场、联合省邮政公司开展“天天邮戏、戏送万家”惠民演出609场,受益群众以千万计。郑州市和邓州市“文化茶馆”、周口市“一元剧场”分别入选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洛阳市和信阳市平桥区“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漯河市“幸福漯河健康舞”获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资格。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等三大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全省建成数字图书馆9个、公共电子阅览室1950个,信息存储量达80T。市县级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达标建设及省辖市、文物大县博物馆建设顺利推进,郑州市图书馆和鹤壁市、平顶山市、周口市群艺馆投入使用,完成县级“两馆”功能提升项目40个。全省美术馆达6家、少儿图书馆达3家。在2013年第五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全省被认定国家一级馆40个、二级馆42个、三级馆37个,整体提升率达15%。为全省6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城市街道、社区文化中心配备了文化活动设备。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进展顺利,20000余个文化大院全年开展各项活动,服务群众8600万人次。省图书馆新馆、河南博物院二期确定在郑东新区选址,河南歌舞演艺集团、省京剧院、话剧院、曲剧团项目建设方案取得突破性进展,河南豫剧院三团剧场新建项目开工。全省新审核设立民办博物馆13家,总数达44家。固始县博物馆被命名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全年接待宗亲团体十余个,日益成为根亲文化的响亮品牌。

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春满中原”文化活动,各地开展活动1822项。“百城万场”广场文化活动共完成7000余场,观众近千万人次。近万名少儿参加第七届河南省少儿文化艺术节,71支队伍参加第五届河南省合唱节。洛阳博物馆《河洛文明》、许昌博物馆《许之昌——许昌历史文化陈列》分别荣获2011和201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平顶山市“美丽鹰城”公益课堂活动、省艺术中心“放歌如意湖”广场文化活动、许昌市“百姓剧场”公益演出活动入选文化部“群星奖”优秀公共文化服务项目,2人获全国“群文之星”称号。全年新成立登记省级文化类民间组织85家,总数达335家。

(三)舞台艺术繁荣发展,河南文艺影响力日益扩大

文艺创作呈繁荣之势。全年全省共新创剧(节)目80台(个),改编移植剧(节)目109个,复排剧目(含折子戏)274个,加工提高剧目174个。省直文艺单位的舞剧《太极传奇》、交响合唱《朝阳沟》、豫剧《魏敬夫人》、方言剧《老汤》、曲剧《医圣传奇》、《杨开慧》、新版豫剧《穆桂英挂帅》等多部作品立上舞台。举办“第七届河南省青年戏剧演员大赛”、“第三届河南省县(区)级暨民营文艺院团戏剧大赛”、第六届河南省优秀剧本征集活动,推出了一批优秀剧目和人才。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河南省话剧院的话剧《红旗渠》获第十四届“文华大奖”,郑州歌舞剧院的舞剧《水月洛神》获第十四届“文华优秀剧目奖”歌剧舞剧类第一名,《水月洛神》还入选2013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至目前,我省已连续5届在中国艺术节上获文华大奖、连续8年获全国舞台艺术“十大精品”,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唯一省份。汪荃珍获第十四届“文华表演奖”,济源市豫剧《王屋山的女人》获第二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最高奖,河南歌舞演艺集团双人舞《自有后来人》获全国舞蹈比赛三等奖,“十盘乐”获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优秀演出奖,周口市杂技马戏团的《空中大飞人》荣获第九届全国杂技比赛评委会特别奖,魔术《天山上的红花》荣获表演奖,濮阳杂技《水秀》获第八届中国杂技金菊奖。

舞台艺术演出场次大幅增加。全省文化艺术单位全年共演出34313场,演出收入达1.5亿元,其中省直文艺单位演出2263场,演出收入近5200万元。交响合唱《朝阳沟》、大型原创舞剧《太极传奇》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话剧《红旗渠》参加第七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并在全国13个省市50多个城市巡演132场,《太极传奇》在全国商业演出35场。豫剧《朝阳沟》、《铡刀下的红梅》参加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作品全国巡演140余场,京剧《龙凤呈祥》等优秀剧目进京汇报演出获京剧界好评。《红旗渠》和豫剧《焦裕禄》、《王屋山的女人》在全省完成巡回演出25场。《焦裕禄》和《红旗渠》为省直第一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单位演出9场,近1.5万名党员干部观看演出。

(四)文化市场规范有序,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文化市场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优化简化审批程序,下放涉外营业性演出项目审批权限,降低网吧市场准入标准,推进网吧连锁经营企业和单体网吧重点向农村地区、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区倾斜。全年新增网吧976家,完成涉外、涉港澳台大型演出活动97场,全省艺术品经营单位备案396家。全省新增国家认定动漫企业6家、国家免征进口税收资格认定企业3家、优秀国产动画片2部、备案原创动画片17部9000多分钟。成功举办2013中原动漫嘉年华“国庆COSPLAY大赛”、第五届网络文化新生活大型公益活动。相继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文化市场暑期专项行动、文化市场“闪电”系列行动和网络文化市场专项执法活动等。

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扎实推进。评选命名了第三批“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第五批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特色文化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全部完工并通过验收,濮阳杂技主体场馆建成,三门峡市函谷关古镇镇区开工建设。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等10余家文化企业获得2013年度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1000多万元,河南省演出有限责任公司等15个文化产业项目获得中央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补助和奖励共计4664万元。全省7家企业、2个项目进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目录。郑州华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50个单位被评为“河南省文化企业50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型实景演出等60个项目被评为“河南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文化产业融资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完成文化企业贷款30多亿元。第3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第32届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成功举办。组织文化企业参加展会推介,指导全省文化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全省200多处文物开放单位接待观众1亿人次,有力支撑了河南旅游业发展。

(五)文化遗产保护全面推进,文化传承发展成效显著

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成效显著。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取得新进展,全省3处世界文化遗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新提升,完成大运河(河南段)、丝绸之路(河南段)国际遗产专家现场考察评估。全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顺利,基本完成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工作。南水北调等重点项目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持续推进,12个省辖市受水区文物保护工作基本完成,丹江口库区文物保护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完成宁西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等34个大型建设项目文物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和 73个涉及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建设项目报批工作,为经济建设提供了优质高效服务。

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扎实推进。郑州商城、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等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汉魏洛阳故城入选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偃师商城、信阳城阳城遗址、新郑郑韩故城入选立项名单,我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达到8处,位居全国前列。169处不可移动文物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长城点(段)被省政府核定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省国保单位达358处、省保单位902处。洛阳栾川孙家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入选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举办“传承世界遗产、建设美丽中国”研讨会、“国际动物考古协会第九届骨器研究学术研讨会”、“纪念贾湖遗址发掘30周年暨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等,进一步提升了中原文化影响力。命名首批河南省传统村落321处。平顶山市5处村庄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77处村庄入选首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均居全省第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进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传统戏剧类和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字化试点工作通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初步验收。“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完成69部代表性传统剧目的拍摄工作。河南浚县正月古庙会等7个项目入选全国春节特色文化活动名录。“中国•宝丰马街书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展演”、第四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第二届中国特色商品交易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展”、“薪火相传——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品味中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曲剧)专场展演”等引起强烈反响。完成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和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至目前,全省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8个,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58个。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73个(95个保护单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72项(568个保护单位)、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近900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4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41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000余名。全省完成古籍普查数据7780条,修复破损古籍89册,河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古籍书库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六)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深化,中原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全年共执行文化交流任务17批,1000余人次,有力配合了国家外交大局。河南艺术团承担“央地合作”任务在非洲卢旺达、埃塞俄比亚、马拉维三国演出圆满成功。赴加勒比地区5个国家文化交流、赴美文化交流活动引起强烈反响。少林武僧团赴俄罗斯参加“中国旅游年”开幕式和俄罗斯军乐节反应热烈,少林寺在美国举办北美少林文化节影响空前。豫剧《程婴救孤》赴美国交流、《清风亭上》赴土耳其演出、三门峡豫剧团赴比利时演出均取得较好效果。在少林寺举办了“非洲武术学员来华培训班”。接待美国三月四日管弦乐团巡演,丰富了“海外艺术进校园”活动内涵。对港澳台交流日益频繁,开封大相国寺佛乐艺术团赴香港演出和《水月洛神》、少林功夫团赴澳门演出圆满成功。承担文化部“欢乐春节”项目,组团赴台湾演出24场。成功举办豫剧入台60年庆祝活动。组派济源市豫剧团赴台与台湾豫剧团联合巡回演出《王屋山的女人》等剧目,信阳市大型豫剧《开漳圣王陈元光》赴台巡回演出5场。首次成功举办大型民间艺术交流活动“2013国际民间艺术周”, 4大洲9个国家的148名民间艺术家进行了为期7天的28场演出,丰富了基层群众生活,促进了中外民间艺术交流。对外文物交流日趋活跃,全年组织举办赴瑞典、加拿大、韩国、台湾、澳门等地6个文物外展,取得了良好效果。省政府授予新加坡戏曲学院院长蔡曙鹏先生、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馆总馆长桑娜女士“黄河友谊奖”。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