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崛起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在“文学中原崛起”研讨会上的讲话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庚香
(2012年8月29日)
尊敬的李敬泽书记,各位作家、评论家朋友: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出席这次“文学中原崛起”研讨会。今天,中国作协李敬泽书记和国内著名文学评论家以及中原作家群代表相聚在这里,对“文学中原崛起”进行研讨,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河南文学创作水平,扩大中原作家群的影响,以文学之力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里,我们向出席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作家、评论家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就“以文学崛起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简单谈几点认识和感受,与大家共勉。
第一,要准确定位。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中原作家群,是指以河南作家为主体,包括国内河南籍作家在内的一个重要作家群体。自从1995年《光明日报》发表文章称“文坛冲过来一支豫军”起,河南作家已经成为中国文坛上一支活跃的劲旅,其地位、作用和影响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认可,在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等方面都涌现出了自己的标志性人物。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变革的时代中,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伟大进程中,中原作家群要从以下四个对比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
一是古今对比。宋以前的河南文学在当时占据着中国文学的核心地位,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发挥着引领作用,曾涌现出了一批伟大的文学典籍及文学大家,比如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尚书》、诗歌总集《诗经》,以及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创作的不朽经典;比如李斯、贾谊、张衡、蔡邕父女,“建安七子”、“竹林七贤”;比如“诗圣”杜甫、“百代文宗”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李贺、李商隐等等,这些不朽典籍及名家大家彪炳史册,光照千秋。要做到古今对比,中原作家群必须做到以史为鉴,以古观今,充分认识到中原文学辉煌的历史成就,传承优秀的中原文化,汲取其精华,发掘其价值;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中原作家群的发展现状、创作成就及存在的不足。
二是中西对比。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文学发展,既是纵向的,又是横向的。纵向发展是各民族文学内部的继承性发展,横向发展是世界各民族互相之间的影响、冲突和交会。作为具有辉煌历史和雄厚实力的中原作家群,既要从纵向上推动河南文学发展,又要从横向上放眼世界,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审视自身发展,把河南文学发展同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站在全球视野、中国视野来谋划中原作家群的“文学位置”。
三是上下对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九次文代会、八次作代会上,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四个坚持”和“四个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希望,进一步明确了文艺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提出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应担负的历史责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在创作实践中,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中原作家群面临的重大使命。中原作家群要站在新的时代高度,牢记自身使命,找准自身位置,努力推动中原文学、中国文学持续繁荣发展,为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四是左右对比。就是要把中原作家群放在全国范围内,与周边一些文学大省进行对比,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文学方位。文学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体系,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中,发挥着营造氛围、提升素质、凝聚合力等重要作用;同时文学还在展示形象、树立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原作家群既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取长补短,潜心创作,以更多的优秀作品树立务实发展河南新形象。
第二,要牢记使命。
建设中原经济区,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河南文学要走在前列。要以文学的力量集结,创作更多优秀作品,推出更多名家大家,努力建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俱佳的中原文化发展哲学,进一步弘扬中原大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要出大作。精品、大作是一个时代文艺创作质量和水平的标志,一部精品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远远胜过几部甚至几十部一般的作品。河南文学在这三十年出现了一些大作、大家,搞了一些大活动,推出了诸如二月河的“落霞系列”、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特别是《生命册》等体现厚重分量的作品,但是,我们省还缺少《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历史的天空》、《古炉》、《你在高原》这样的当代优秀作品,扛鼎之作、传世之作还不多。创作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留得下”的文艺精品,是中原作家群的首要任务。
二要出大家。作家、艺术家是精神生产者,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创造者。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大厦,必须要有一批大师和大家来支撑;一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必然要有一批泰斗和巨匠来代表;一个国家文化的繁荣兴盛,必然要有一批领军人物来领衔。目前,中原作家群虽然也有自己的领军人物和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人才队伍,具有推出大家的人才基础和队伍保障,但总体上与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要求不相适应。作为作家,要有大气度、大境界,树立严谨的创作态度,努力追求德艺双馨。
三要出效益。当代中国文学曾经是民族前行的推手,为人民大众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特别是在建立和形成新的文化理念和社会风尚上发挥着重要的精神导向的作用。中原作家群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作为着力点,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展示中原文化的强大魅力。
四要出影响力。影响力与文学的社会效益成正比,是一种“软实力”。文艺作品强劲的艺术震撼力、强烈的视角冲击力、强大的社会感染力、广泛的公众影响力以及对经济的有效拉动力,都是难以估量的。我们要通过努力,把中原作家群组织起来,宣传出去,使现代中原文化和传统文化一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强大的活力和创造力,强大的实力和竞争力。
第三,要持续提升。从文学豫军到中原作家群,河南文学经历了一个持续发展、不断提升的过程。建设中原经济区,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对中原作家群、对河南文学提出来新的更高的要求。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要敬畏文化、学习文化,振兴文化,服务文化。中原作家群要抓住时机,乘势而上,持续发展,不断壮大实力,提升影响力。
一要坚持实践至上。中原作家群要把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关注历史进程、关注现实变革、关注百姓生活,努力树立“人民比天大”、“事业比天大”、“戏比天大”的理念,切实把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作为创作必修课,到经济建设最前沿,到改革开放第一线,到社会生活最基层去,参与到河南人民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创作出更多现实题材的优秀作品。
二要坚持创新制胜。当今社会,文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文学期待为主导的传统型文学,以商业出版为依托的市场型文学,以网络媒介为平台的网络文学同时涌现。中原作家群必须大力推进文学观念、内容形式、风格的创新,大力推进文学体裁、形式、手段的发展,不断焕发创造激情,增强原创能力。
三要坚持内容为王。内容为王,就是指作品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够以正确的价值观展现思想的力量。如果我们在创作上“为形式而形式”,只考虑文本本身是否开创了前人未有的新形式,语言运用是否特立独行,人物塑造是否卓尔不群,而不顾及作品的精神内涵和社会责任,那实际上是放弃了文学存在的意义。
四要坚持重在为民。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坚持用正确的价值观展现思想力量,用科学的历史观反映社会本质,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提升作品艺术境界,要与人民心连心,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
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作为中国文坛一个重要的创作群体,河南在全国的位置恰如中国在全球的位置。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包括中原作家群在内的广大文学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要求中原作家群要层出不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推陈出新。我们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原作家群的步伐也将更加铿锵有力、再创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