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 计划规划

南阳市2007年旅游工作总结

南阳市2007年旅游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优势,以伏牛山生态旅游发展为重点,坚持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着力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构筑大产业,旅游业呈现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年共接待游客8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1亿元,比去年相比分别增长44.7%和32.2%,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同时,市旅游局也先后获得了2006年度全省旅游工作优秀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和创建中国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集体三等功等多项荣誉。


    (一)旅游客源市场得到新拓展。利用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省内外主流媒体对南阳旅游进行经常性宣传推介,扩大了南阳旅游在国内的影响;举办了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揭碑开园仪式暨首届恐龙文化旅游节,进一步炒热了伏牛山生态旅游;以“互惠双赢,共同发展”为宗旨,召开了“四阳”(洛阳、襄樊、十堰、南阳)旅游联谊会,在实施区域旅游合作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组织50多家旅行社到西安、武汉、郑州等大中城市举办了旅游推介会,先后邀请了600余家旅行社老总到我市主要景区景点踩线考察,共签订客源合同近1000份;成功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100多名国际旅游小姐到南阳巡游,使南阳旅游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以南阳市第五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为平台,组织开展了由省内外18家电视台参与的“聚焦伏牛山”大型电视采风联谊、南阳风光图片展暨首届旅游商品大赛和南阳旅游宣传广告词评选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南阳旅游的对外知名度。通过全方位、多渠道、广角度的强势宣传推介,南阳已成为中原地区的一个旅游热点,融入了全国旅游大格局。年接待人次由2004年的356万人次递增至今年的880多万人次,综合收入由2004年20.17亿递增至今年45亿多元,两项指标均在2004年基础上翻了一番。


    (二)景区开发建设迈上新台阶。以创建A级景区(点)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景区景点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精品化。一方面,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9000多万元,进一步完善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各项接待和服务功能,充实旅游活动项目,使景区档次有了很大提高。另一方面,加强景区的正规化经营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深入开展文明景区创建活动,营造了清洁、规范、安全、有序的游览环境。今年以来新创A级景区10家,其中4A级2家(武侯祠、恐龙遗迹园)、3A级5家(坐禅谷、香严寺、五道石童、石门湖、五朵山)、2A级3家(八仙洞、荷花洞、大寺森林公园),使全市A级景区由2004年的1家达到现在的20家,“星星多、月亮少”的局面正在逐步改观。同时,进一步转换旅游开发经营机制,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扩大旅游投融资渠道,广泛吸纳各类旅游发展资金,投入2亿多元,新开发了桦树盘滑雪场、老界岭狩猎场、伏牛地下河、老君洞、商圣苑、宝天曼峡谷漂流、白河漂流等新景区,景区景点总量由2004年的60多家增至现在的100多家,旅游资源优势得到了快速转化。


    (三)旅游服务水平取得新提高。对星级宾馆、A级景区实行动态管理,加强经常性督促检查,并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明查暗访,对不符合规定服务标准和要求的,摘牌降级。加强对旅游行业的诚信建设和诚信教育,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树立了南阳宾馆、龙潭沟、南阳国旅等一批先进典型,促进了旅游行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培训旅游工作人员和旅行社总经理及导游员1000多人次,发展见习导游员140多人,进一步提高了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快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和旅游服务业发展,今年新办旅行社11家,新建社会餐馆和农家宾馆200多家,旅行社、星级宾馆总数由2004年的49家和28家增至现在的83家和36家,农家宾馆由2004年的50多家增至现在的600多家,培育了西峡县化山村等一批以旅促农、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增收的旅游专业村。省定的内乡县七里坪和西峡县太平镇两个游客服务中心已完成规划、征地等前期工作,即将开工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新颁布的《河南省旅游条例》,加大旅游执法力度,以“五一”和“十一”黄金周为重点,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严厉查处了一批旅游违法违规行为,有效净化了旅游市场环境,使旅游服务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赢得了游客的普遍好评。


    (四)机关自身建设出现新气象。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统揽,以“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活动为主线,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一抓队伍建设,组织政治学习、业务培训、党性教育和工作调研100多次,进一步提高了全体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抓制度建设,完善规章制度20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各项工作步入了规范化运行轨道,形成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和谐向上的良好风气;三抓细胞建设,开展争创文明科室、文明家庭、文明个人活动,大力弘扬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了知荣弃耻、崇尚文明的浓厚氛围;四抓党风廉政建设,实行承诺服务,开展行风评议,落实“十禁止”规定,勤政廉政蔚然成风,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