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媒体互连

河南四处景区入选!第七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意案例发布

  9月16日至18日,第七届 “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新大会在焦作云台山举办。会上发布了第七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意案例,包括11项年度案例和20项典型案例。其中,“云台山精细化服务体系”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入选年度案例,万岁山武侠城与郑州忆江南旅游度假区入选典型案例。

  近年来,河南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创意驱动、科技赋能、项目支撑、跨界融合,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潮起来”,让文旅“火起来”,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从太行深处守护游客的 “暖心防线”,到黄河岸边震撼人心的 “文化盛宴”,从大宋都城的武侠 IP 到黄河流域的度假样板,这些案例如同河南文旅发展的 “多引擎”。既有云台山“不让一个游客受委屈” 的温度,也有只有河南 “让文化活在当下” 的深度;既有万岁山 “让宋韵潮起来” 的热度,更有忆江南 “守护黄河生态” 的厚度,共同勾勒出河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36 年坚守,让游客“来了不想走”

  “手机失而复得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不让一个游客受委屈’不是口号。” 回忆起在云台山茱萸峰的经历,郑州游客杜女士仍难掩激动。今年夏天,她女儿的手机不慎掉落崖壁,景区职工贾伟云系着绳索悬空而下,在陡峭崖壁上成功找回手机。这样的暖心故事,在云台山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开景 36 年来,景区员工每年救助游客、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达 1800 多件,搀扶游客、帮助登山更是不计其数。

  免费向游客发放西瓜

  这些善举背后,是云台山构建的 “五员一体” 服务体系:安全员筑牢安全防线,全年安全责任事故为零;服务员提供全员服务,用极致体验感动游客;保洁员确保可视范围内无垃圾;救护员全员具备专业救护技能;宣传员讲好云台山故事。这种 “一专多能” 的服务模式,让每位职工都能第一时间转变为游客最需要的角色。

  在云台山,服务细节渗透到每个角落:5000 个车位的生态停车场免费开放;每年 150 万元的免费手纸投入;栏杆缠绑尼龙绳避免冬凉夏烫;厕所水温随季节调节;残疾人厕位和无障碍通道全覆盖。这些看似微小的举措,共同构成了游客 95% 以上的好评率和 60% 的重游率,更让 50% 的游客通过亲友推荐慕名而来。

  厕所提供便利服务

  “金杯银杯不如游客口碑。” 云台山将党建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党员志愿者全年提供咨询 12 万余人次、应急救助 700 余次。投资 1.5 亿元的数字化工程实现全国首批身份证检票,24 小时投诉电话确保问题 “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使游客有效投诉率低于 0.05‰。这种 “标准化 + 人性化” 的服务范式,让云台山荣获 “世界杰出旅游服务品牌” 称号,更成为全国景区服务的标杆。

  一座“城”,让年轻人爱上中原文化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从郑州一路向东20公里,一望无垠的平原大地上,一座戏剧幻城拔地而起。2021年6月,占地622亩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落地郑州中牟。四年间,这里已成为河南文化旅游的新地标。

  走进幻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近百亩的景观农田。泥土之上飘着农作物的香味,四季轮转间,这里见证高粱的赤红火热,也守望麦田的一片金黄。这片土地在游客入园的第一眼,就给予持久的文化震撼。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夯土墙夜景

  15米高的夯土墙在苍穹下巍然矗立。白天,这面328米长的黄色城墙是可触碰的黄河文明;夜晚,则变成巨幅动态画卷,《清明上河图》在激光投影中徐徐展开,极具烟火气的古人市井图景扑面而来。

  幻城内,56个迷宫般的院落以中国古代“里坊制”为规划起点,21个剧场藏身其中。“这里不是景区,而是一个用戏剧包裹的时空之城。”导演王潮歌道出了幻城的本质。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夜景航拍

  “一粟孕万穗,黄土写春秋”,只有河南用播种麦子的方式播种文化。许多外省观众因为它首次踏上河南土地,自2021年开城以来,截至2025年上半年,已接待观剧人次超5000万,其中 85 后年轻群体占比高达 85%,八成游客来自河南省外。

  《李家村》剧场中,把麦子搬到了舞台上,厚厚的金黄的麦子铺满舞台,一群青年在麦场上翩翩起舞,表达对食物的敬仰,场面震撼人心。强烈的历史感和现代感的双向冲击,使戏剧幻城受到青年人的追捧。

  “大剧+微剧”模式是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一大创新。3个大型主题剧场通过聚焦核心文化符号,高投入制作,集中展现河南的厚重历史;18个小剧场覆盖多元文化细节,以碎片化形式呈现民俗、方言、传统技艺等,形成了“一步一景、一景一戏”的沉浸感。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三大主剧之一《李家村》

  “以小见大”是只有河南剧本创作的核心叙事策略,所有剧几乎都是谈生生不息的河南人,融入到日常生活和感情中,这种创作手法借助小人物、小事件,折射出中原文化、历史变迁、人性哲思等宏大主题。

  通过对中原地区非遗文化的深入挖掘,结合现代时尚审美,只有河南将逐渐淡忘的传统非遗从历史的尘埃中掘出,化为可见、可亲、可参与的沉浸体验。景区创新搭建非遗市集、戏剧演艺、研学课程、原创活动四大载体,使非遗从静态陈列走向动态传承。

  全域传播让宋韵“潮” 起来

  “穿汉服逛江湖,还能和 NPC 对戏,这才是宋朝该有的样子!”00 后游客小林的朋友圈,配上了在万岁山武侠城与 “武松” 合影的照片。植根开封大宋文化沃土的万岁山,以 “沉浸式武侠实景体验” 颠覆传统观光,打造全景式“武侠平行世界”,更通过数字化精准营销与立体传播,成功擦亮“大宋底蕴、武侠特色、极致性价比”三张核心名片,塑造全国性武侠文化IP。

  它的创新在于构建了“全时沉浸生态”:景区全员化身 NPC,游客可以领取 “江湖任务”,或参与 “梁山好汉劫法场” 实景剧,全年不间断的创意活动更持续拉满热度,各种精彩演出轮番上演,让 “一步一江湖,一幕一传奇” 成为常态。

  数字化传播更让IP 影响力倍增。景区精准捕捉年轻客群需求,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推出“武侠剧情短视频”“NPC 互动挑战”,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破亿;结合 “极致性价比” 定位(门票仅需几十元),成功实现游客量爆发式增长,更形成 “文化 IP + 全域传播 + 深度体验” 的可复制范式,为传统景区转型升级提供了 “万岁山方案”。

  从温泉到文化的5.0 进化,黄河边的“度假样板”

  “乘直升机看黄河,在湿地旁泡温泉,这趟度假既放松又涨知识!” 郑州游客张先生的周末行程,全在忆江南旅游度假区安排得满满当当。作为河南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忆江南地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起步区,北临黄河中下游分界碑、楚河汉界和黄河文化公园,距离黄河最近处直线距离仅2公里。

  度假区占地8150亩,项目内穿过一条自然河流-枯河,也称旃然河,最终汇入黄河。枯河贯穿项目东西,将度假区分为南北两侧,南岸区域规划建设为文旅、商业片区,整体占地1329.15亩,建筑面积8.8万平米,涵盖江南春温泉、四星级酒店、夜澜星舍民宿、红合院民宿、院子里房车民宿、自然乐园、水上俱乐部、越野俱乐部;采莲轩商务餐厅、懒蛙蛙亲子餐厅、夜伴烤吧餐厅、东篱农庄餐厅、时光老餐厅、福福西餐厅;山湖里商业综合体、野奢营地、小莓好运动农场、中原影视城等文旅及商业板块。北岸区域规划建设为忆江南康养住宅区、小莓好运动农场、中原影视城及追风山谷为主的运动型野奢度假片区。

  度假区有近2374间客房、民宿,年游客接待量100万人次,全年政务同行接待200余批,商务会议超600场,解决直接就业岗位1000余个,间接就业岗位3000个,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郑州北花园。

  更难得的是它的“迭代力”:2009年开启的1.0温泉时代,2016年升级的3.0度假时代,而今已迈入全新的5.0文化时代。在这一最新阶段,度假区将深度融入文化元素,例如挖掘、渗透并传播厚重的黄河文化,致力于展示自然艺术度假的深层意义。

  近年来,度假区持续加大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力度,不断创新迭代,以丰富的产品活动带动宣传,相继推出大地生活节、丰收露营节、江南春温泉飘雪节、忆江南雪人节等系列活动,推出了黄河徒步轻运动产品、乘直升机观览黄河低空经济,深受广大游客的青睐,持续给度假区带来新的增长。

  今天的河南文旅,既有厚重的文化、壮美的山水,也有潮流的街巷、时尚的生活,更有满满的诚意、暖暖的服务。从“不让一个游客受委屈”的承诺到“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从大宋都城的武侠 IP 到黄河流域的度假样板,河南正以创新实践,为中国文旅融合发展提供着宝贵的“河南经验”。

  这四例案例入选第七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意案例,不仅是荣誉,更是河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标志着河南文旅正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持续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张丛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