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团副团长刘粉霞(左)和演员张英(右)在网络平台进行视频直播。
演员把手机架在舞台边进行直播。
观众聚精会神观看演出。
演员罗阿丽在上台演出前认真化装。
演员们在演出前与直播间的粉丝互动交流,从左到右依次为演员祝艳菊、演员张蕾、副团长刘粉霞。
两位男演员在整理厚厚的戏装,为上台演出做准备。
4名“00后”的小学员在后台认真学戏。
太康道情剧团一天演出三场,场场座无虚席。
“非遗的传承保护需要年轻人的加入,而互联网直播平台则是我们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金秋九月的一个清晨,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小杜庄村广场上,一场特别的直播活动在这里启动。太康县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剧团的演员们,身着华丽戏服,脸上虽挂着汗珠,却难掩对艺术的热爱。锣声一响,道情戏悠扬婉转的唱腔便穿透了屏幕,吸引了众多网友。
直播间内,气氛热烈。剧团副团长刘粉霞作为主播,面带微笑与观众互动,介绍了即将上演的经典剧目《王金豆借粮》。
太康道情戏,旧称“坠子嗡”“灶火头戏”,主要流行于豫东、豫皖边界等地区,音调清悠委婉,生活气息非常浓郁,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在太康流传着“少锄二亩地,不能耽误看道情戏;宁叫发面酸,不能耽误看道情班”的谚语。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太康县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获得“太康道情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对于一个生存在100多万人口之间的小剧种来说,如果不能适应这个时代,就很可能会被抛弃。
自5年前涉足互联网直播,太康道情剧团便开启了新的篇章。他们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发布演出信息、剧目介绍等,吸引了大量粉丝,很多远在新疆、云南的戏迷都与演员们成了朋友。特别是剧团表演艺术家李艳灵,其“女扮男装43年”的故事在网络上引发热烈反响,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3000万,抖音直播场场爆满。
除了直播演出,剧团还积极探索互动新模式,如在线点歌、幕后揭秘、演员访谈等,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道情戏。这种全新的传播方式不仅扩大了受众范围,也为道情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然而,线上直播的火爆并未让剧团演员们忘记初心。他们深知,传统戏剧的魅力在于与观众的面对面交流。因此,每年剧团仍坚持下乡演出500余场,用精彩演出回馈观众。
在演出现场,村民们热情高涨,全神贯注地观看表演。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捧腹大笑,完全沉浸在艺术氛围中。当演员们谢幕时,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这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最高赞誉。
值得一提的是,剧团中还有4名“00后”青年演员。她们年纪虽轻,却对道情戏充满热爱与敬畏。在老一辈艺术家的指导下,她们刻苦钻研,努力将这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正如刘粉霞副团长所言:“非遗的传承保护需要年轻人的加入,而互联网直播平台则是我们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我们相信,只要不忘初心、勇于创新,道情戏就一定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
责任编辑:张丛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