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媒体互连

艺术观察丨吴素真:演员出圈的前提,是内容先出圈

  随着豫剧在互联网上热度持续升温,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走进剧场,沉下心来了解舞台艺术,感知中原文化的当代魅力。

  5月6日晚,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4年河南省艺术点亮演出季公益惠民演出活动”正式启动。当晚,由河南豫剧院青年团吴素真领衔主演的豫剧《三拂袖》作为开幕剧目,亮相河南艺术中心。


△豫剧《三拂袖》剧照


  人物名片

  吴素真

  简介:1977年出生,中国戏曲学院艺术硕士,河南豫剧院青年团领衔主演,国家一级演员。工青衣、花旦,陈(素真)派传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牛淑贤老师弟子。

  代表剧目:《白蛇传》《字宙锋》《梵王宫》《三拂袖》《春秋配》《拾玉镯》《天女散花》等。


△吴素真 生活照


  “越学越认为自己的水平不够高”


  吴素真家中并没有亲戚朋友从事戏剧行业,只有她的姥姥是一个忠实戏迷。因为眼睛看不见,姥姥总会带小素真到戏台看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吴素真开始对戏剧产生兴趣。


△《三拂袖》首场演出结束后,观众迟迟不愿离去,吴素真返场加演清唱


  “并非被姥姥拉着去看戏,而是自己也喜欢戏,虽然那时的我还不知道戏是什么,但我会被舞台演员的服装所吸引,会因为听到舞台上的‘调调’而感到开心。”吴素真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吴素真对戏剧的兴趣逐渐演变为想要在舞台上跃跃欲试。恰逢遂平县豫剧团创办了小戏班,自此,12岁的吴素真一脚踏入了豫剧的世界。

  在遂平县豫剧团时,由于演出较多,吴素真要承担很多角色,无论男女老少都会表演。但刚刚入行的吴素真,对豫剧的理解并不深刻。“那时的我太年轻,表演时总是不到位,虽然演出很多,但我不认为我表演得很好,走位时只考虑动作做了没,却不知道如何走心。”吴素真回忆道。


△豫剧《梵王宫》剧照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对艺术理解的加深,吴素真愈发感受到演戏不易,但也更加珍视每一次的舞台机会。她提到,年轻时演戏并不觉得累,一部分原因则是表演尚未到位,未能全身心投入。如今的她开始在演戏时更加注重身体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腰部的动作还是气息的运用,都力求完美。而这种对艺术的极致追求,让她在表演中感受到了学戏的疲惫与艰苦。

  在拜入陈派之后,吴素真饰演了许多重要角色,如《宇宙锋》《梵王宫》《春秋配》等陈派代表剧目。其中,改编的《白蛇传》更是为她赢得了梅花奖。但她表示:“我以前演戏时都非常兴奋,可是现在却担心演不好。越学越认为自己的水平不够高,当没有达到预期时就会感到害怕。”这种对艺术的敬畏和珍视,也让她在表演中更加注重细节,力求为观众带来了更加完美的艺术体验。


△豫剧《三拂袖》片段


  “人生经历过后才会记住一些东西”


  人们往往会有几次难忘时刻,吴素真也不例外。在她的戏剧生涯中,有两次演出令她记忆犹新。一次是因团结而感动,一次是因为“出丑”而警醒。


△豫剧《白蛇传》剧照


  吴素真首先回忆起在广州演出《白蛇传》的场景。尽管那次演出并未获奖,但她认为那是她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经历。全团上下齐心协力,共同为了一场演出而努力。“或许那场演出还有需要提高的地方,但我认为是非常圆满的,当看到四面八方的戏迷都聚集广州来看这场戏时,现场的气氛和鼓励让我非常难忘。”吴素真说。

  然而,更让吴素真印象深刻的是在邯郸的演出。因病导致的手软,让宝剑在出鞘时失手掉落。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她并未慌张,凭借过硬的心理素质,决定再接一次宝剑。吴素真回忆,“在没有提前沟通的情况下,乐队配合得非常好,完美地完成了第二次表演,现场观众也给出热烈的掌声。”

  如今,网上还能搜到“吴素真掉剑”的视频,但吴素真表示:“这件事让我在艺术成长道路上吸取了教训,我不能责怪任何人,只怪我自己技艺不精,我认为每个人在经历一些事情之后,才会记住一些东西。”


△豫剧《白蛇传》剧照


  “演员出圈的前提,是内容先出圈”


  作为河南文化名片,豫剧承载着深厚的戏曲文化,其语言的易懂性和故事的贴近生活性,都是其广泛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河南话接近普通话,这种语言上的优势为豫剧的流传提供了便利。此外,豫剧在演绎故事时,往往选择贴近老百姓生活的题材,这进一步拉近了观众与演员的距离。”在谈到豫剧的艺术特色时,吴素真认为,“豫剧既能演绎北方朝代的袍带戏,也能表演南方的生旦戏。”这种包容性使得豫剧能够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豫剧《梵王宫》剧照


  吴素真在演出时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有冲着人去的,也有冲着剧去的。现在的90后、00后开始喜欢传统艺术,能够沉下心来了解戏曲的美和历史文化。不少年轻观众甚至会提前做功课,将豫剧的故事与文化相结合,了解故事发生地的历史。

  “如今看戏的观念与以往不同,以前的人会觉得听戏很土,都是老年人才会观看,而现在的年轻人却认为这是一种时尚。现在年轻人不喜欢粗糙的东西,更喜欢细腻、委婉且美丽的事物。”吴素真分析。

  对于陈丽君的爆火,吴素真有着自己的看法,她认为,陈丽君出圈的前提是《新龙门客栈》有热度,如果没有人去看这部剧,演得再好也不会被观众所知晓。因此,“豫剧如果想要出圈,照搬越剧的模式是不可行的,我们需要寻找一部好剧,并深入挖掘豫剧的特色,用豫剧的土壤,创作出有趣且能吸引年轻人的作品,这样才能实现豫剧的出圈和传播。”


      附专家点评:


     《三拂袖》,这是非常“吃功”的一出戏,也是非常难演的一出戏。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由豫剧院青年团吴素珍领衔主演,观众叫好声连连,掌声不断,这就是“角儿”的魅力!真可谓——

“一人挑梁,生旦不挡。

功力超群,艺压群芳。

唱腔委婉,淋漓酣畅。

枪花翻飞,剑穗飞扬。

仁心报国,胸怀坦荡。

    英气豪气,威震八方。”

  想当年,《三拂袖》这出“樊戏”是樊粹庭先生给陈素真先生量身定做的、展示演员功夫的戏。他要看看“大姑娘”究竟有多大的本事!所以,几乎不求情节是否足够合理,主题是否足够鲜明,说一段儿故事,展示一段儿技艺。难得当年的“大姑娘”把这出戏演成了代表作!今天的“大姑娘”吴素真硬是把“三拂袖”的几个层次演出了性格,演出了神采,演出了味道!演成了青年团的一出看家戏、打炮戏,这就是“角儿”的本事!

  用戏剧把河南艺术来点亮!

  让戏剧走进都市,走进民间,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期待河南戏剧舞台五月的鲜花更加多姿!更加艳丽!

作者: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谭静波


《青年团的演出点亮了演出季》

      由青年团创作、吴素真主演的《三拂袖》作为河南省艺术点亮演出季启动仪式的演出剧目,确实点燃了人们观看演出的欲望。我就忍不住在第二天又看了青年团的折子戏演出,演出亦堪称精彩。青年团是团龄和演员平均年龄都是最年轻的豫剧团体,代表着豫剧的希望。所以,他们演出的成功,也让人们看到了河南地方戏发展前景的光明。

      对于戏曲剧目,观众的反应就是最有权威的评论。两场演出,现场观众的掌声、叫好声以及全神贯注欣赏时的鸦雀无声,还有开幕式演出网络直播超百万,已经作出了最有说服力的评论。

      青年团演出的成功,不仅在于演出阵容的强大,不仅在于所有参加演出者表现了过硬的功力,不仅在于集体主义的团风让所有角色配合严谨默契,更在于这个团体走在戏曲艺术创作的前沿。

      戏曲艺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越来越重视 人物性格塑造和情感表达,新世纪以来,越来越重视内心揭示和人物气质的表现。例如《三拂袖》中吴素真的表演,在展现丰富的戏曲语汇、给人以形式美的美感享受的同时,深入地体验了人物,体验了环境,细腻地展现了此时此地人物个性和心理。甚至连当今戏曲欣赏刚刚重视的人物气质都给予了理性自觉关照和很好的传达。人物作为闺门旦时的娇媚,作为武旦时的英气,作为武生时的威武,作为文生时的洒脱,作为青衣时的沉稳,都展现得有声有色。在与弟妹开玩笑时还不忘流露点女孩子的调皮,让人物一下子生动起来……她的表演填补了文本的许多欠缺。甚至可以说二度创作很大程度地改造了一度创作。

      相信青年团今后会生产出更多优秀剧目。祝愿河南地方戏的明天更美好。

作者: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刘景亮

  

   《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

     “2024河南省艺术点亮演出季”开场大戏——传统经典剧目《三拂袖》,由文武兼擅、风格鲜明的豫剧院青年团荣获“梅花奖”的新一代豫剧表演艺术家吴素贞领衔。其“推陈出新”的精湛演出,于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中,以细腻、柔美、俊俏的念唱做表,和入木三分的人物塑造所张扬的戏曲美,赢得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观众掌声不断的好评。

      可以说,在现代文旅深度融合的“艺术点亮演出季”中,青年团如此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地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坚守和发扬中国戏曲文化的精神追求,沿着开拓与创新中国戏曲发展之路的扎实脚步,焕发出了璀璨夺目的时代光彩;更让今天的年轻观众,通过戏曲舞台感受到豫剧魅力,增进了对中原文化的认知,带入了弘扬传统和引领时尚的新境界。是非常有益和值得点赞的!

作者:原郑州市文化局艺术总监 黄海碧


责任编辑:张丛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