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媒体互连

央媒观豫丨焦作市孟州市:“蒙”在鼓里的秘密

  近日,央广网以《焦作市孟州市:“蒙”在鼓里的秘密》为题,对焦作市省级非遗项目乔家鼓坊制鼓技艺进行了报道。

  “鼓是中国传统的打击乐器,远古时期被视为通天神器。种类主要有手鼓、腰鼓、盘鼓、狮子鼓、威风鼓、花盆鼓……”近日,说起中国鼓,焦作市孟州市河阳街道缑村乔家鼓坊制鼓技艺传承人乔伯文如数家珍。

央媒观豫丨焦作市孟州市:“蒙”在鼓里的秘密

州市乔家鼓坊制鼓艺人乔伯文正在给牛皮鼓紧固铆钉。

  “紧紧蒙张皮,密密钉上钉,天晴和落雨,打起一样音。”乔家祖上流传下来的制鼓歌诀对制鼓技艺及音效的描述非常形象。

央媒观豫丨焦作市孟州市:“蒙”在鼓里的秘密

孟州市乔家鼓坊制鼓艺人乔伯文正在粘接鼓圈。

  乔家鼓坊位于孟州市河阳街道缑村乔街,作为豫北地区唯一的制鼓作坊,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乔家制鼓历经一个多世纪的传承,始终严格按照传统工艺手法,并形成了乔氏制鼓特有的风格。

央媒观豫丨焦作市孟州市:“蒙”在鼓里的秘密

孟州市乔家鼓坊制鼓艺人正在给牛皮穿绳子。

  乔家鼓坊严格选用桑木、槐木、椿木等质地坚实、纹理细密、不容易破裂的木料和优质牛皮作为制鼓原材料。

央媒观豫丨焦作市孟州市:“蒙”在鼓里的秘密

孟州市乔家鼓坊半成品鼓里的弹簧是个秘密,能起到修饰音色的作用。

  乔家鼓制作工艺流程分为选料、截段、劈板、画线、截鼓圈板、晒鼓圈板、熏焙、平鼓圈板、粘接鼓圈、平鼓圈口等20多道。经历代传承人不断研究、探索,其成品鼓具有声音浑厚、造型美观等特点,在豫西北地区远近闻名,畅销多省。2009年6月,乔家鼓坊的制鼓技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央媒观豫丨焦作市孟州市:“蒙”在鼓里的秘密

为了让鼓面绷得更紧,声音更洪亮,孟州市乔家鼓坊制鼓艺人站在半成品鼓上踩鼓皮。

  如今,乔家鼓坊能生产30多个品种的鼓,其中,鼓面直径大的有3米,直径小的才3厘米。最贵的一面鼓,曾卖了十几万元。

央媒观豫丨焦作市孟州市:“蒙”在鼓里的秘密

孟州市河阳街道缑村小学的手工制作馆里,学生们感受非遗魅力。

  因为乔家鼓坊的鼓打起来音质醇厚、动感强劲,曾出现在电影《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黄河东流去》中。在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以及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上,也有强劲的乔家鼓韵。

责任编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