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第七届中国诗歌节 > 新闻列表

诗人大咖走进中岳嵩山:泱泱华夏,为何择“中”建都?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境内,不仅是“五岳”之一,更孕育出了登封观星台、嵩岳寺塔、中岳庙、嵩阳书院、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之一。2010年8月1日,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9处世界遗产。

诗人大咖走进中岳嵩山:泱泱华夏,为何择“中”建都?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何为“天地之中”?何以为“中”?泱泱华夏,为何择“中”建都?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9月26日,中雨,参加第七届中国诗歌节采风活动的国内著名诗人、学者和嘉宾等走进中岳嵩山,先后参访嵩阳书院、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周公测景(影)台和登封观星台,实地感受“峻极嵩岳,天地之中”,读懂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寻访一座书院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千百年来,儒家学说为中国历朝历代所尊崇。9月26日上午,采风团一行乘车来到嵩阳书院,找寻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诗人大咖走进中岳嵩山:泱泱华夏,为何择“中”建都?

嵩阳书院

  两千多年来,儒家地位虽有沉浮,但是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佛、道等诸家虽偶有兴盛,却一直未能改变其从属地位。“这不是历史的巧合,也不是汉武帝董仲舒等人的心血来潮,而是儒家思想契合了社会需要,顺应了社会潮流,被社会所选择的结果。”秋风外加中雨,让大家感到一丝丝凉意,但登封市文旅局旅游服务中心副主任朱建平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讲解,着实是一道“精神大餐”。

诗人大咖走进中岳嵩山:泱泱华夏,为何择“中”建都?

嵩阳书院碑刻(部分)

  北京大学西班牙语教授、翻译家赵振江在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时说:“嵩阳书院位于‘天地之中’,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书院本身的文化传承吸引了众多著名学者在此讲学,大批哲理从这里诞生。参观过嵩阳书院后,我发现自己对‘中州文化’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书本中讲不出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厚重底蕴。”

  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据了解,嵩阳书院是中国最早传播儒家理学、祭祀儒家圣贤和举行考试的书院之一,也是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8处11项之一、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历史上,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朱熹等先后在此讲学,《资治通鉴》第9至21卷在此完成,著名典故“程门立雪”同样发生在这里。

  “嵩阳书院是理学的策源地和传播中心,门户开放、有教无类,思想碰撞、学术融合,有力推动了新儒学的形成和发展,对研究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朱建平介绍说。

诗人大咖走进中岳嵩山:泱泱华夏,为何择“中”建都?

嵩阳书院将军柏

  “程朱理学”又称“新儒学”,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儒学,而且吸收了佛、道相关思想,将儒家思想提升到理学阶段,并把儒家的社会民族及伦理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融于一体,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使得伦理道德化的主宰“天理”“天道”取代了粗糙的“天命观”和人格神,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乃至世界哲学思想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打卡”一座寺院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野果香,山花俏,狗儿跳,羊儿跑。”结束嵩阳书院的行程,伴随着活动嘉宾一路上动情的歌唱声,采访团一行乘车来到有着“天下第一名刹”和“禅宗祖庭”之称的嵩山少林寺。

诗人大咖走进中岳嵩山:泱泱华夏,为何择“中”建都?

嵩山少林

  1982年,电影《少林寺》上映,票房收入高达1.6亿元人民币,不仅创造了当年的票房神话,也一度把少林寺推向了世界,不仅让中国人过了一把“侠客瘾”,也引来了众多期望一睹少林风采的中外游客。

  “大多数人对少林寺的认识来自1982年的那部电影,影片中的少林拳刚劲有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今天在少林寺观看了由少林武僧表演的八段锦后,我认为少林文化是禅、武、医的结合,少林功夫并不只有粗犷的一面,还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智慧。”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陈丽伟向大河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参观感受。

  所以说,以功夫名震天下的少林寺,并不是崇尚以武力手段来解决问题。少林寺不仅以功夫著称,禅宗文化、医药文化同样博大精深。少林功夫、少林药局……少林寺禅、武、医“三位一体”的特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中外交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诗人大咖走进中岳嵩山:泱泱华夏,为何择“中”建都?

少林药局

  在少林寺常住院钟楼旁,有一块石碑名曰《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相比其他碑刻和建筑显得有些平凡无奇,如果没有导游讲解,一般游客或许不会太注意。可正是这块远离中轴线、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碑刻,集中反映了少林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融通三教、合会百家的博大襟怀。

  “《混元三教九流图》又称《一团和气图》,出自明朱载堉之手,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是少林文化的标志。”少林寺图书馆馆长、新媒体中心负责人释延个在现场为大家讲解,《混元三教九流图》正面为佛祖,左半边是儒家圣人孔子,右半边是道教始祖老子,佛教与儒家、道教的和合圆融,形成和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将不同宗教人物画像绘在同一方碑上,全国并不多见,弥足珍贵。2006年3月,《混元三教九流图》被制作成水晶雕刻工艺品,赠送给到少林寺参观的俄罗斯总统普京。

诗人大咖走进中岳嵩山:泱泱华夏,为何择“中”建都?

《混元三教九流图》

  朱载堉《混元三教九流图》笔法圆融,构思精妙,一改“三教对立”的布局,将“三圣”融为一体,表达了中国古人“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宗”的和谐理念,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魄。少林寺之所以历千年而不衰,功夫文化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离不开其融通三教、会合百家的博大襟怀。

  探寻两处“高台”

  你知道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吗?登封为什么被称为“天地之中”?这还得从周朝初年,周公旦在登封告成建测景台,观测天象变化、验证四季转换、制定历法的事儿说起。 当天下午,采风团一行乘车来到周公测影台和登封观星台,寻找答案。

诗人大咖走进中岳嵩山:泱泱华夏,为何择“中”建都?

周公测景台

  周公测景台位于登封观星台景区,是西周文王四子、周公姬旦营建东都洛阳时,在登封告成利用土圭、木杆进行测影,以土圭之法测日影、求地中、验四时季节变化的古天文仪器,是中国古代天文立法圭表测影的重要实物见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观测建筑。

  “正是在这里,周公利用圭表之法测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验四时,认定登封告成为‘天地之中’,确立了以此地为‘天地之中’的宇宙观以及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书写了灿烂的文明序章。”朱建平介绍说,周公测景台以其独特的价值在世界科技史、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嵩山地区作为“天地之中”的最直接证明。

诗人大咖走进中岳嵩山:泱泱华夏,为何择“中”建都?

观星台

  除了周公测景台,郭守敬选择把观星台建在此处也是最好的说明。“观星台由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建造,是科学、宗教与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不仅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之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筑史上都有很高价值。”工作人员说,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的颁布,与登封观星台密不可分。

  自古以来,仰望星空,探索浩瀚天空中无尽的奥妙,中国人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国有了像北斗这样更加先进的观测设备,观星台的作用已不复当日,但它背后所蕴藏的那种追求真理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周庆荣认为,观星台同样是一种科学精神的象征。

诗人大咖走进中岳嵩山:泱泱华夏,为何择“中”建都?

阳城遗址文物展馆介绍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以嵩高为中岳。”根据文献记载和历史传说,中国历史上夏代的“夏都阳城”或“禹居阳城”的地望,就在告成镇附近。事实上,登封告成地区不仅有周公测景台和郭守敬观星台,周遭还分布有王城岗遗址、阳城遗址。前者是一处以中原龙山文化中晚期遗存为主、兼有裴李岗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及商周时期的遗存,与文献记载的“禹都阳城”和“鲧作城”有关;后者则出土有“阳城”“阳城仓器”等陶文,是研究早期夏文化的重要遗址。

  泱泱华夏,择“中”建都;文明肇造,根从“中”来。一个“中”字,与河南结下不解之缘,“中国”“中原”“中央”“中州”“中土”等说法均源于此。

诗人大咖走进中岳嵩山:泱泱华夏,为何择“中”建都?

少林寺塔林

  嵩山,中国古代封天祭地的中心和华夏文明的摇篮。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在此耕耘,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创建于东汉时期的太室阙、少室阙和启母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礼制遗存;嵩山少林寺是少林功夫的摇篮和禅宗祖庭,是中国佛教文化最早的传播中心;嵩阳书院是北宋“四大书院”之一,是程朱理学的策源地和传播中心;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天象观测建筑之一;周公测景台则确立了嵩山居天地之中的历史地位……

  8处11项历史建筑,是嵩山作为中华文化核心之地的历史见证,展示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它们独特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中华文明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天地之中”,根在嵩山。(赵汉青 杨佳欣)

责任编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