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1日,中原大地喜迎诗坛盛会——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在河南郑州盛大启幕。据悉,本届诗歌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作家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305首诗,几乎一半与河南有关。中国诗歌最高峰大唐,最出名的唐诗一半是河南人写的。河南作为诗歌大省,传承着中国诗歌发展的文化基因。当下时代,面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似乎又对河南诗歌提出了新的课题——河南该如何更好地传承诗歌传统、繁荣诗歌文化?
面对这一历史提问,《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认为,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国诗歌的发源地,自古来以来就是诗歌大省,这是基本共识。杜甫、李商隐、刘禹锡、白居易等,以及现当代很多著名的诗人,都诞生或成长于这片土地。对于河南诗歌文化的传承工作,他表示“河南的诗歌是中国文明的一个来源,当下的河南,我觉得可以、也应该发挥自身这种文化上的优势”。
对于河南悠远、厚重的河南诗歌文化,著名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谭五昌教授则从中原文化发展内核的角度进行了解读。谭教授表示“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与精华”,“河南诗人应该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一方面要传承优秀的传统,另一方面又要自觉创新,与时俱进,从而“创造出一种新旧结合的、充满生机的审美诗歌文化经验与形态”。
河南,在中国诗歌版图上熠熠生辉。河南省诗歌学会执行会长吴元成指出,“没有中原,没有河南,中国诗歌版图的建设和传承难以想象”。他表示,《诗经》以降的2000余年间,这片土地诞生和培育了太多的诗歌经典和重要诗人。当下河南的诗歌传承与繁荣发展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应高占位、大动作、强有力地支持、扶持诗歌阵地建设和诗歌理论研究”。
河南拥有灿烂而丰深厚的诗歌文化底蕴与传统,作为河南诗人群体的一员,大河诗刊社社长兼主编高旭旺既深感自豪,又尤觉责任重大。高旭旺历数河南诗歌灿烂辉煌成就与伟大的诗人诗作,强调河南诗歌源远流长,诗圣杜甫、诗鬼李贺出生河南;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诗人李商稳、诗人刘禹锡等诗写河南、埋葬于河南……
“目前是一种平稳向上的发展态势。”针对当下河南诗歌的发展状况,高旭旺如是说,但又直言河南诗歌“有高原,但缺少高峰,更缺少中国一线诗人。并指出了河南诗人“写诗缺乏潜游式和深水式创作的灵性”的症结。他进一步解释说,阅读沉不下去,写作上不来,同质化现象严重,影响河南诗歌的发展与前景。并借用著名诗人茨维塔耶娃的诗句——“你甚至用我的血来检验我用墨水写下的诗行”,来启示我们未来诗歌创作的努力方向。
在感叹历史上河南诗歌的辉煌成就的同时,河南诗歌学会副会长李霞更加关注当下河南诗歌的发展,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过去不代表现在,河南诗歌复兴,“一要更新观念告别惯性写作和发表写作;二要有汉语意识和世界眼光;三要培育创新多元的土壤;四要有实实在在的硬件支持和配套措施”。
文学博士后张延文则谈到,河南诗歌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有诸多机遇,继承首先还是要从抓好诗歌教育、培养更多爱好诗歌阅读和诗歌写作的下一代新人做起,拓展诗歌传播的渠道,发挥优秀诗歌文化的影响,让诗歌走入千家万户。
……
热爱诗词文化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风尚。通过此次专访,来自全国各地的诗歌名家汇聚顶端,就河南诗歌该如何向诗歌传统溯源革新,畅所欲言、建言献策。据悉,本届诗歌节将持续至9月27日。(记者:毛亚珂 实习生:周磊)
责任编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