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媒体互连

殷墟文化丨冷门绝学何以火出圈

  一头利落的短发,脸上挂着两个浅浅的酒窝,坐在镜头前侃侃而谈……近日,甲骨文专业的研究生李莹,因做文化科普视频而引发网友关注。借助新媒体平台,她让甲骨绝学在人们生活中“回暖”,带领大家认识、了解甲骨文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树立起了文化自信的标杆。

  创新文化表达方式的,不只是这位“甲骨少女”,青年一代正在不断探索着属于自己、适合时代的表达方式。此前,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的汤诗伟,曾组织身边的考古专业人士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科普视频,以“认真解说+搞怪捧哏”的方式收获大批网友关注;从第一次在抖音平台发布视频算起,青年科普博主安森垚现在已经积累了五百多万粉丝,他从历史和地理的角度带领广大网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时间和空间的穿梭……各大自媒体平台上,还有很多的博主带领粉丝“云游”博物馆,细数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表达“活”起来,文化“火”起来。互联网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岁月积淀的文明始终散发着诱人的光芒,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中,传媒技术将远离视线的文化瑰宝,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我们。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文化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打破“隔膜”,让传统文化出新出彩,这是文化工作的努力方向。专业人士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冷门文化绝学,让其在人民群众中落地生根,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从纸张到屏幕,从书本到电子设备,文化本身的底蕴和内涵没有削减一分一毫,文化的影响力却“破圈而出”、惊艳世人,这的确值得思考。从河南省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到洛阳推出的“博物馆奇妙夜”,事实一再表明,表达方式出新,文化传承才能出彩。

  当然,在用轻量化传播打造文化IP时,也要守住“节操”。文化绝学怕冷,也怕过热,“嘈杂的舆论可能会让学术损失宝贵的成色”,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只有用恰当的方式讲述靠谱的历史,我们的文化创新工作才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守住不变的初心。(丁泉月)

责任编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