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督查工作

​关于2021年度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工作情况的通报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办法(试行)》(豫政办〔2018〕42号)精神,经省委组织部批准,2021度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考核工作于2022年下半年开展。现将考核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协调领导小组按照要求和职能分工,紧盯目标,强化保障,持续推进重点发展任务,着力推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理念形成共识。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对2021年度考核指标进行了调整,更加突出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量化指标。考核中发现,各地按照《关于推动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转变发展理念,将“以场馆为重点”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拓展为“以人为中心”,通过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数字文化工程、“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等重点任务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推动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落实。三门峡市制定完善市、县、乡三级公共文化建设督导体系,近600名市、县、乡干部包县、包乡、包村,各级督导体系根据检查、抽查和季度统计发现的问题,定期开展会商、督导通报、绩效考核,有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二)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建成各级公共图书馆166个,文化馆207个,博物馆(纪念馆)357个,体育场134个、乡镇综合综合文化站2478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万多个,初步建成了覆盖城乡、保障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除传统的服务场馆和阵地外,各地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3000多个,其中,各类城市书房建设1100多个。各类新型空间尤其是城市书房有效扩展了公共文化服务半径,为基层群众就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便利。洛阳市以“东方博物馆之都”为目标建设102座博物馆,同时,建设“城市书房”205个,与社会力量合作建设“童悦书房”11个,全域内公共文化服务布局更趋完善,服务效能更为提升。

  (三)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和群众需求,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供给,在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着力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文化需要。郑州市携手沿黄九省成功举办中国(郑州)黄河合唱周,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位业界大咖、19支优秀展演团队及71支参赛团队相聚黄河之畔,以合唱之名唱响了新时代黄河文化的壮丽之歌。许昌市 “以文峰新六艺”为抓手,创新方式推进全民艺术普及项目,推出了“市民文化客厅”线上公益课程,长期开展音乐、舞蹈、非遗讲解、美术等艺术普及。南阳市开展了以“一场文体活动展演、一节公益课堂培训、一次公益图片展览、一场公益电影放映、一次广播宣传推广、一次文化活动交流、一场群众意见走访”为内容的基层“七个一”文化活动。累计开展基层文化活动9.3万场次,受益群众1149万人。

  (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得以创新。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推动服务效能提升。安阳市投资170万元建成智慧图书服务平台,实现图书全域流通和手机一键借还,实现非接触式借书。通过设立书香邮你专题书库,借助互联网技术与邮政物流系统,读者线上下单,物流线下送书到家,为读者提供“零接触”新型借阅服务。鹤壁市淇滨区通过建立基层文化中心、淇河书屋、微书吧、线上阅读“四级互联”的“悦”读体系,打造覆盖全区的城乡“15分钟公共阅读圈”,建立具有淇滨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焦作市解放区构建了线上以“解放区数字文化馆”手机平台、微信公众号、网页等数字平台为手段,线下通过1个总馆+10个街道分馆+N个基层服务点为一张“大网”,以文化专员队伍为组织保障,通过和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的方式,实现了“互联网+”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度融合。信阳市打造“美好生活看信阳”文化品牌,拆除公共设施场外围墙,各类设施公益性更加彰显。

  (五)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成效初现。2021年底,各地共成立乡村文化合作社近3000家,各地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文化合作社的建设、发展和服务模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开封市依托汴绣、木版年画、盘鼓、唢呐、祥符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文化合作社,已注册193家、1967位成员,发表文化活动短视频31.8万余篇。济源市设立专项资金,出台考核奖补办法,将优秀节目和特色服务项目,纳入公共文化活动配送目录,以“群众点单--文化部门接单--优秀合作社进行配送”的模式、每场演出4000元的价格对合作社获奖作品开展定向采购,26家乡村文化合作社获得奖励扶持20万元。夏邑县实施《夏邑县乡村文化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文化合作社每场送戏下乡演出补贴1300元,文化艺术专家开展免费文艺培训每人次补贴200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便利的文化服务。平顶山市宝丰县依托汝瓷企业众多的优势,汝瓷文化合作社,带动汝瓷企业和作坊从106家发展到了148家,加快了文化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步伐。

  二、存在问题

  根据考核情况,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理念仍需强化。一些地方对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理解不深,抓手不多,办法不新,工作满足于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和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结合不多、融入不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

  (二)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全省普遍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市县两级场馆阵地服务和延伸服务较为规范,乡村两级阵地服务仍存在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效能不高、人员资金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根据暗访结果,市县级图书馆平均得分90.16,市县级文化馆平均得分83.98,乡镇综合文化平均得分70.21,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平均得分69.68,乡村两级机构和市县两级机构差距明显。

  (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仍需提升。部分县(市)在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方面,仍存在总分馆“两张皮”、各自为战现象。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乡镇文化站由于机构合并、人员减少等原因,阵地作用发挥有限。

  (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不到位。一些地方公共文化财政投入不到位,转移支付资金拨付不及时;基层公共文化专业人才匮乏,创作创新能力较弱。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贯彻落实《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促进条例》。贯彻落实《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促进条例》,进一步夯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各级协调领导小组和各职能部门作用,不断强化法治保障、政策保障、组织保障、财政保障、人才保障等措施,确保全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1—2025)落地,结合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和“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塑造工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二)扎实推进“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适时组织召开全省“乡村文化合作社”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鼓励各地通过设立“荣誉社长”制度、创新数字传播渠道、拓展服务功能等方式探索文化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路径,增强合作社造血功能。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合作社培训体系,为各地合作社提供展示、创作、分享、互动服务,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三)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社会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文化豫约”等数字平台功能和应用场景,实现省市县三级数字平台互联互通,拓宽数字文化应用场景、探索建设数字文化体验空间,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惠民利民成效。鼓励各地利用多种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运营与服务效能评估。

  (四)着力提升基层队伍整体素质。深入研究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评价机制,探索与高等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培训机制,解决文化人才队伍“专职不专业”的问题。围绕建设“文化合作社”等工作发现、培育一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解决农村文化人才队伍薄弱的问题。


  附件:2021年度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结果


  2022年9月30日

  附件

2021年度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结果

  一、省辖市考核结果(行政区划排序)

  优秀: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三门峡、信阳;

  良好:郑州、开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南阳、商丘、周口、驻马店。

  二、县(市)考核结果(行政区划排序)

  优秀:新郑、尉氏、新安、宝丰、林州、辉县、沁阳、濮阳、禹州、临颍、灵宝、内乡、夏邑、淮滨、郸城、平舆、巩义、兰考、汝州、永城;

  良好:济源示范区、中牟、宜阳、叶县、汤阴、淇县、延津、孟州、南乐、淅川、方城、民权、新县、西华、正阳、滑县、长垣、邓州、固始、鹿邑、新蔡;

  合格:其他县(市)。


责任编辑: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