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推动河南黄河流域旅游发展的提案”收悉。建议中对当前我省建设文化和旅游强省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十分准确和深刻,相关建议也非常中肯,对此表示衷心感谢。经研究,结合我厅工作职能、工作实际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河南是黄河文化核心区和集大成之地,是华夏儿女的心灵故乡和精神家园。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中原地区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 3000 多年。有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等 4 大古都,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等4大国家文化公园,龙门石窟、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大运河、丝绸之路等 5 处世界文化遗产。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8个(其中黄河流域干支流沿线区和引黄受水区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5个(其中黄河流域干支流沿线区和引黄受水区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9个(镇10个、村9个,其中位于黄河流域干支流沿线区和引黄受水区镇5个、村9个)、中国传统村落204个(其中黄河流域干支流沿线区和引黄受水区16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97个(镇51个、村46个,其中位于黄河流域干支流沿线区和引黄受水区镇36个、村33个)、省级传统村落1018个(其中黄河流域干支流沿线区和引黄受水区781个)。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以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统领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建设现代化河南重要支点,着力构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形象体系,全省文化旅游业恢复和发展态势强劲向好。2021年全省游客接待量达7.9亿人次,恢复到2019年的8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79亿元,恢复到2019年的63%。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为基本路线和主攻方向,强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加快将我省建设成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为此,省文化和旅游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着力推动我省黄河流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是构筑文化旅游发展新空间。努力构建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的“河南范式”,绘制“读懂中国”文化图谱。《规划》明确,推出省级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利用优选名录,建立重大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利用负面清单。打破行政区划,对环嵩山、灵宝盆地、浚(县)滑(县)等地脉相邻、文脉相通的地区进行跨区域资源整合,探索建立3—5个文化旅游功能区。探索实施文化补偿政策。《规划》提出,依托淅川、光山等生态功能县(市)开展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价值旅游转换试点,支持开封、洛阳、安阳等文化遗产密集区域开展GCP(文化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试点。《规划》明确,构筑以国家文化公园为轴带、以文化创意城市为节点、以人文旅居乡村为腹地、以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支撑、以线上空间为延展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依托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洛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建设2—3个文化创意人才“豫漂”聚落;到2025年,打造450个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000家精品民宿;打造黄河小浪底、郑州花园口、开封东坝头3大文化旅游片区和黄河豫晋陕、冀鲁豫、豫皖苏3大文化旅游协作区。
二是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全链条。《规划》要求,围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形象,聚焦考古文博、演艺娱乐、动漫产业、数字文旅等推动IP转化。构建“4+8+N”中华文化超级IP矩阵。即包含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在内的4个全球著名文化IP,8个国际知名文化IP,以及多个全国一流文化IP。在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全链条方面,《规划》明确,要把传统业态转型升级、优势业态直道冲刺、新兴业态抢滩登陆、未来业态谋篇布局系统贯通起来。推动云台山、龙门石窟、少林寺、清明上河园等 5A 级旅游景区以及尧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数字景区、数字度假区;以中华文化超级 IP 为主题,高水平打造 20 台精品旅游演艺;打造450个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00个文化产业特色村,创建50个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200个生态旅游示范乡(镇)、100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20个全国乡村旅游融合示范区。
三是重塑文旅公共服务新体系。为开拓文化旅游消费新领域,《规划》提出,要创新消费场景,释放消费潜力。打造1000个文化旅游消费新空间,培育“网络体验+文旅消费”新模式;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黄河之礼”文旅文创消费品牌,支持20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设计推广景区IP形象;创建10个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推出50个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县(市、区);创建30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推出100个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建2—3个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3—5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推出100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新增50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培育10条具有国际范、中国味、中原韵的精品文化线路。《规划》明确,构建 “快旅慢游深体验”现代交通网。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核心,实现省内出发游客4小时通达国内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全球主要节点城市。
四是创新资源保护利用新模式。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分级管理、分段负责,指导建设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等国家文化公园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 4 类功能区,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改革创新先行区,探索重大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路子。打破行政区划,对环嵩山、灵宝盆地、浚(县)滑(县)等地脉相邻、文脉相通的地区进行跨区域资源整合,探索建立 3—5 个文化旅游功能区,实施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支持二里头、殷墟、汉魏洛阳城、龙门石窟等在中华文明演进历程中具有突出价值和关键影响的大遗址成立省级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区,赋予相应管理权限。结合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采取以创意主导的设计、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历史地段等遗产地转化为目的地,增强城乡发展活力。以“创意+科技”激活优秀传统文化,以 IP 为核心构建文化内容生产体系,将功夫、文字、名人、历史事件等无形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自13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打造“资源—版权—产品—产业”文旅文创全链条。运用数字技术,对龙门石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等世界级文化遗产和文物艺术品、典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数据采集和数字模拟,开展数字复原及保护展示,打造文旅数字体验空间。
五是建设文化旅游推广新平台。围绕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建设,聚焦“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形象,培育具有国家意义和全球影响力的文化线路,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大屏小屏互动的文化旅游全媒体传播格局,广泛搭建跨区域文化旅游协作体和重大文化旅游节事平台,推动以黄河文化、中原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深化文明交流互鉴,面向世界讲好黄河故事、展示河南形象。建立郑汴洛、伏牛山、太行山、大别山区域性文化旅游协作联盟。支持环嵩山、灵宝盆地、浚(县)滑(县)文化旅游功能区统一品牌形象,共同实施文化旅游推广计划。积极搭建文化旅游交流平台。筹办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国家文化公园论坛等,提升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世界古都论坛规格及影响力,重点办好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黄河国际论坛、黄河文化论坛、老子文化论坛等活动。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中国诗歌节、中国杂技艺术节、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等活动。
六是支持保护传承利用新路径。持续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认定,完善保护名录。健全制度与技术支撑体系,持续推动《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组织开展《河南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加快推进规划期限至2035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的编制审批工作,让历史文化资源整合与开发有规可依。加强名城保护工作专项评估和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情况评估。拓展保护利用的方式和渠道。结合城市更新行动,以科学态度、绣花功夫做好保护利用的大文章,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有效利用中成为城市和乡村的特色标识和公众的时代记忆,有效转换为极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七是支持建设文化创意城市新举措。依托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洛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规划布局世界级文化创意园区、国际艺术社区,建设2—3 个文化创意人才“豫漂”聚落,提升以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等为核心的都市文博区,支持郑州建设世界文化旅游枢纽和国家文化创新高地,支持洛阳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东亚文化之都”。支持安阳、鹤壁、濮阳、商丘、周口、漯河、驻马店、信阳、南阳等建设不同主题的文化创意节点城市。打造浚县古城、道口古镇、朱仙镇等中原风格、国际风范的文旅文创名镇(城)。
衷心感谢贵委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省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
2022年7月11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文化和旅游厅 0371—65906992
联系人:靳俊伟
邮政编码:450003
责任编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