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 政策 > 其他文件 > 提案建议答复 > 2022年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50168号提案的答复

郭爱和等委员:

  您的《关于艺术设计赋能乡村振兴 助推“设计河南”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乡村文化旅游现状及重点工作

  一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全省已建成乡镇(街道)文化站2412个、综合性基层文化服务中心50646个,达到95%以上;139个县级文化馆建有文化分馆,开展率为87.42%,其中有58个县(区、市)的文化馆分馆建设达到了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全省124个县级图书馆建有分馆,开展率为89.86%,其中有56个县(区、市)的图书馆分馆建设达到了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自2020年以来,省文旅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开展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指导意见(试行)》,采取“试点先行、自主自愿”的原则,以“有文化氛围、有文旅资源、有文化能人”为试点标准,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整合各种农民文艺团队3477个,成立文化合作社900余家,发展社员近万名,组织开展活动7000余场,全省初步形成了以“文化合作社”为载体的乡村文化建设新模式。

  二是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效能不断提升。2018年以来,省文旅厅共培育扶持了80家“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并对一部分文化产业特色乡村给予了700万元的资金奖励。2020年,省文旅厅围绕“汇聚创客力量·助推乡村振兴”,邀请文旅专家、创客大咖、业界精英、非遗专家、金融投资机构等150余人共聚新县,组织开展了大别山乡村文旅创客大会。在各方的共同推动下,新县乡村文旅双创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乡村双创新热潮。2021年,省文旅厅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和方案,组织实施“非遗点亮计划”,开展了“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首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采取“乡村出题、高校答题、真题真做、成果落地”的方式,确定温县陈家沟村等10个村为实施点,吸引高校创意设计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共有677支团队报名,最终选出200支立项团队,分别进行空间类和文创类比赛,通过与全国高校之间的合作桥梁,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活力,讲好河南非遗故事,讲好黄河故事,用创新的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三是着力扩大乡村旅游规模和品质。全省近4万个旅游单体70%分布在农村地区,共有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66万个,从业人员37.2万人,其中农民就业29.5万人。2018年以来,共培育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449个、休闲观光园区150个、乡村旅游创客基地30个,先后两批31个村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省已创建3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6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6个中国美丽田园、24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认定7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82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镇、96个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45个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30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50个休闲观光园区、2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涌现出栾川重渡沟、修武岸上村、陕州地坑院、平桥郝堂村、辉县万仙山等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景区(点)。在全省确定了30个县、200个村作为发展民宿的重点,济源王屋山小有洞天精品民宿、焦作云上院子、鹤壁灵泉妙境、三门峡山水隐庐、洛阳元居等 30 多家民宿知名度较高,民宿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二、提升乡村艺术品味的工作重点

  一是大力推动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继续引导建立乡村文化合作社这种群众自发文化组织,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让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建设、治理乡村文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对乡村生态、文化资源进行融合一二三产的创意开发,形成一批文创、农创、农事体验等文旅消费产品,培育乡村产业,使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更可持续。鼓励支持艺术家、策展人、规划设计师、高校师生、新乡贤等专业文化创意人士兼任文化合作社荣誉社长,组团进驻乡村培养乡村文化骨干、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促进民艺再生再造,讲好乡村文化品牌故事,打造乡村文化核心竞争力,促进乡村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二是打造古城古镇古关古道文旅新地标。依托商丘古城、浚县古城等,打造一批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古城。发展许昌神垕钧瓷小镇、南阳赊店镇、开封朱仙镇等一批特色小镇。依托河南丰富的历史名人资源,把黄帝故里、老子故里、杜甫故里等名人故里(居)打造成名城、名街、名景。实施“雄关漫道”工程,再现函谷关、大谷关和宛洛古道、太行古道、丝绸之路、万里茶道的历史风貌。

  三是实施以乡村旅游为重点的休闲康养基地建设工程。强化规划引领,丰富产品供给,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乡村旅游环境,打造以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生态旅游示范乡(镇)、乡村旅游特色村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发展体系。坚持县为主体、村为单元,推进大文旅、大健康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积极发展原乡、旅居、民宿等多种业态,重点打造以伏牛山、大别山、太行山为主的康养产业集群,每年在“三山”区域建设100-150个康养旅游示范村,打造高品质休闲康养度假单元,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康养旅游目的地。

  四是打造精品民宿集群。持续推进“民宿走县进村”活动,以“一核三山”为重点,按照省统筹、市推进、县突破的原则,引进知名品牌民宿和优秀管理团队入驻河南,重点打造“黄河民宿”“嵩山民宿”“太行民宿”等民宿集群。持续开展“文化走进民宿”活动,开展“豫见民宿美术作品邀请大赛”、“豫见民宿摄影展”“山水画廊建设计划”等多种形式的产业走进、非遗走进、直播走进、研学走进、艺术走进、会展走进、美学走进等活动。完善民宿地方标准,组织开展我省乡村旅游民宿等级评定工作,提升我省民宿管理信息化水平。

  五是实施“文产特派员”计划。积极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与清华大学文化创意设计研究院合作,开展“文产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选聘优秀人才作为乡村“首席运营官”开展“一村一员”特派服务,同时,探索建立“乡创学院”“乡创联盟”“乡创智库”等,以文化创意为引擎,以美学设计和价值变现为途径,带动科技、资金、人才等各种现代发展要素进入乡村,推动乡村实现整体性创新发展。今年将以济源示范区、修武县、栾川县、光山县为试点,建设20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康养、休闲、体育、艺术等文化和旅游特色乡村。未来三年,计划累计建设150个以上“文产特派员”试点乡村。

  六是加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继续实施“非遗点亮计划”,举办“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建立全省工美产业联盟,打造创意研发、加工制造、销售流通、市场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推出陶瓷、玉雕、汴绣“中原三宝”,打响豫剧、豫菜、豫酒、豫茶等豫字品牌。

  感谢您们对乡村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关注,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您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2022年6月21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文化和旅游厅 0371—65908268

  联系人:霍松园

  邮政编码:450003

责任编辑: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