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钊昌委员:
您提出的 “关于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结合我省2022年乡村文化振兴建设工作,答复如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我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积极推动全省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和统筹利用。2022年乡村文化振兴重点工作有七项内容。
一、开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2月份组织召开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部署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计划6月份启动开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9月份确定10个县(市、区)、30个乡镇(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00个村(文化合作社)为优秀单位并进行资金补助。
二、命名河南省“美好公共文化空间”。计划7月份启动举办河南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11月份完成命名50个河南省“美好公共文化空间”,推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三、巩固和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效能。一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关精神,结合文旅部印发《关于开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情况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二是根据文旅部通知,组织开展第七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开展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开展河南省民间艺术之乡评选。继续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和法人治理结构建设。
四、加快推进“文化合作社”建设。支持引导乡村建立以农民群众为主体,集文化活动、乡创开发、文旅融合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民文化合作组织,发掘一批乡村文化能人,培育一批乡村文艺队伍,开发一批乡村文创产品,孵化一批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力争2022年底,全省各县(市、区)都建设有较为成熟的乡村文化合作社,为乡村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选取100家乡村文化合作社作为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村,组织开展文化合作社经验交流观摩活动。组织开展“乡创美拍”线上交流活动,为文化合作社提供创作、分享、互动服务。鼓励各地持续开展“寻找村宝”“乡村村晚”等线下活动,对最佳村宝、村歌、村艺、村画、村晚等进行表彰。搭建乡村文创孵化交易平台,带动乡村文化合作社文创农创产品的展示销售,推动当地非遗、民间艺术、饮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推行“荣誉社长”制,吸引文化艺术类专家对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指导。
五、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2022年“河南省惠民文化节”,围绕“喜迎二十大 欢乐进万家”主题,采取“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整合贯穿全年的各地群众文化活动,打造展示全省群众文化建设成果和群众文化风采的平台。其中省厅统筹组织的活动包括:“群星耀中原”河南省群众合唱展演、广场舞展演,河南省艺术摄影大展、民间艺术大展、书法美术作品大展,“书香河南”2022全民阅读活动,河南省文化艺术“群星奖”大赛,河南省少儿才艺大赛,“我的乡村文化合作社”才艺大赛等。积极参与全国“群星奖”音乐舞蹈大赛和戏剧曲艺大赛,组织参加全国“村晚”“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及各类全国示范性群众文化活动。
六、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持续实施河南省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完善“文化豫约”服务平台功能设置和服务项目,推动各级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全面提质增效。适时举办线上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大会。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创新试点。10月份组织开展全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专题督导工作。
七、乡村康养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乡村康养旅游在创新乡村资源利用方式、提高传统乡村经济附加值、调整优化传统乡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产业优势,是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乡村康养旅游充分体现农村特点,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充分保留乡村风貌,能够有效促进文化传承、涵育乡风文明,实现乡村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是进乡村建设的关键一招。通过“上山下乡的人流”有效带动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流动集聚、革新发展,形成“人、地、钱”等各类要素保障的天然合力,是推进乡村建设的突破口。今年,我们与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开展了创建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工作,制定了全国首个乡村康养旅游地方标准,计划至2025年,创建3批400个左右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目前首批195个村的创建工作已经启动。通过示范引领、典型带动,推动各地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强化、文明风尚培育不断提升,努力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形成乡村旅游与乡村建设同向发力、耦合互动的“河南样本”,为我省的乡村建设做出文旅贡献。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乡村文化振兴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关注全省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2年6月21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文化和旅游厅 0371—65909345
联系人:席泽东
邮政编码:450003
责任编辑: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