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新闻发布会

“豫剧名家面对面”,要谈什么?

  豫剧,作为全国地方戏剧第一大剧种,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瑰宝,近年来我省一直在探索,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豫剧进校园等多种形式活动,希翼找到破题之道。

  4月19日,由省文旅厅指导、省非遗保护中心主办的“河南省豫剧名家面对面”活动正式启动,接下来,将组织豫剧名家先后走进全省50所大中小学,以讲座的形式在青少年中推广普及豫剧艺术。

“豫剧名家面对面”,要谈什么?

  壮大青少年、年轻观众群是戏曲传承的使命

  观众是市场,更是戏曲生存的土壤。在戏曲观众老化、锐减的今天,推广普及戏曲艺术、培养年轻观众显得尤为重要。

  在豫剧名家、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看来,“戏曲艺术进校园”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现在年轻人说不熟悉戏曲、看不懂戏曲,其实是不懂戏曲表现程式而已。所以,戏曲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李树建说,邀请豫剧名家进校园以讲课方式、演出方式开展,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解戏曲元素,了解传统文化、接受民族艺术的熏陶,破除大家“看不懂”的障碍,是非常必要的。

  在当天启动仪式上,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瑞锦小学李素娟老师、郑州市第103初级中学张磊磊老师讲述了学校开展豫剧艺术普及活动的相关情况恰好佐证了李树建这一观点。

“豫剧名家面对面”,要谈什么?

  张磊磊说,学校自2015年9月起开发并实施《豫剧鉴赏》校本课程,从2017年顺利组建学校第一支戏曲社团“梨园剧社”,社员遍及七、八、九三个年级,到2019年学校被郑州市教育局评为“戏曲进校园先进示范校”,再到今天,学生们争先恐后选报豫剧课程,这些工作不仅深受师生喜爱,还极大地传播、传承了豫剧。

  李树建说,青少年、年轻观众喜欢了,其父母、子女、朋友都可能成为下一个新观众。不断扩大年轻的观众队伍是当今戏曲舞台的重要使命,这方面的工作也离不开专家学者的普及宣传等戏曲教育工作。现场,他还以“讲好黄河故事 豫剧要当先锋”为主题,讲述在新时代背景下,豫剧人如何担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中原文化的历史责任,发挥以豫剧为重点的传统文化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

  省文旅厅非遗处副处长王立勇表示,河南是戏剧大省,多年来始终高度重视戏剧的传承发展工作,此次豫剧名家面对面活动就是我们探索的生动实践。

  省非遗保护中心原主任裴景岭说,我们要抓住机遇,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以及新媒体手段等记录、保护、传承、发展豫剧。

  再来晒晒豫剧的家底

  豫剧诞生于明朝,兴盛于清朝,蓬勃发展于新中国,三百年来,在中原大地上生根发芽、代代传唱。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豫剧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地方戏剧种。

  目前,全国现有专业豫剧院团163个,民营院团2100多个,从业人数达10万之众。2017年文化部在全国进行了剧种普查,网络大数据显示全国共有348个剧种,豫剧排第一位,在互联网上是最受广大观众欢迎的剧种。

  数据显示,仅快手2020年度豫剧视频数38万余条,播放量13亿多人次。从2016年开始,中国豫剧连续三年在京举行“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连续6届获得“文华大奖”,先后唱响近30个国家和地区,以中国戏曲学院首届豫剧本科生优秀毕业生为班底成立河南豫剧院青年团,还培养了一批豫剧研究生,为豫剧发展精心培育后继领军人才。

  值得关注的是,我省豫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有10位,其中3位都已去世。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有8位,年龄均超过55岁。

  “豫剧源远流长,当前我们虽然有不少青年豫剧艺术家,但是,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更多的新生力量。这需要我们去培育豫剧的文化生境,把豫剧推广到青少年群体中去,豫剧才有持续发展的未来和希望。”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楚小龙说。

  楚小龙表示,这次开展“豫剧名家面对面活动”正是为了探讨豫剧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下步我们如何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如何结合学校、结合社会、结合大众的需求来推进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责任编辑: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