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工作动态

“去郑州 看华夏古国”采访团走进古文化遗址
探秘5300年前“原初中国”的样子

  5300年前,中华先民就会养蚕制衣?1万多年前旧石器时代如何向新石器时代转变?11日,“去郑州 看华夏古国”系列活动采访团先后走进双槐树遗址、王城岗遗址、新密李家沟遗址,沿着历史的长廊,去探寻华夏文明中“最初中国”的曙光。

“去郑州 看华夏古国”采访团走进古文化遗址探秘5300年前“原初中国”的样子

双槐树遗址出土的骨针

  双槐树遗址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

  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人们熟知的有记载的历史往往从夏代开始,但夏代距今三四千年,那么5300年前后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呢?在巩义双槐树遗址便可找到答案。11日上午,采访团来到双槐树遗址发掘现场,探寻“原初中国”文明发源史。

  双槐树遗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南岸双槐树村村南的高台地上。1984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2013~2020年,勘探确认遗址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780米,现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是一处仰韶文化中晚期面积巨大、遗存丰富的核心聚落遗址。

  双槐树遗址的发现,又把中华文明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在双槐树遗址出土遗物展馆里,记者看到双槐树遗址出土遗物丰富,包括仰韶文化晚期完整的精美彩陶及与丝绸制作工艺相关的骨针、石刀、纺轮等。此外,遗址上还发现了制陶作坊区、储水区、道路系统等等,这些都表明:在5300年前的这座古老遗址上,生活着一群具有较高文明程度的人。

  “双槐树遗址中的‘北斗九星’文化遗迹可能是王的尊贵身份的一种体现形式,而牙雕蚕是中国最早的成蚕雕刻工艺品,讲述了中国悠远的丝绸历史的起源。”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汪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双槐树遗址出土了丰富的仰韶文化时期文化遗物,特别重要的是出土有彩陶以及与丝绸起源有重要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艺术品等遗物。

  今年3月份,双槐树遗址入选2020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无疑是全国考古界一颗闪耀的“明星”。遗址表现出的社会发展模式和承载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因其位于河洛中心区域,被专家命名为“河洛古国”。

“去郑州 看华夏古国”采访团走进古文化遗址探秘5300年前“原初中国”的样子

王城岗遗址

  王城岗遗址 “雏形国家组织”出现

  王城岗遗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与八方村之间、颍河与五渡河交汇的台地上,南眺箕山,北依嵩山。遗址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1976~1981年发现两座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小型城址,并发现有奠基坑、青铜器残片、玉器和文字等,有专家称之为“禹都阳城”。2002~2005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进行调查、钻探和发掘,新发现一座面积34.8万平方米的龙山晚期大城,同时发现祭祀坑、玉石琮和白陶器等重要遗存,并在大城中部偏北处发现几处大面积夯土基址。

  2020年4月,“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复,登封王城岗遗址作为项目的重点遗址之一,开启了新一轮的考古工作。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马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王城岗遗址龙山时代遗存中既发现了文字又发现了工艺成熟的青铜容器,既有城墙城壕又有大范围的夯土建筑基址,既有外来的礼器(石琮)又有阶级压迫的证据(奠基坑),可以证明中原地区的王城岗遗址在龙山时代晚期已迈入文明社会,甚至形成了包含国家机器的“雏形国家组织”,是中原地区率先迈入文明社会、迈入国家阶段的有力证据之一。

“去郑州 看华夏古国”采访团走进古文化遗址探秘5300年前“原初中国”的样子

李家沟遗址

  新密李家沟遗址 联结新旧石器两个时代的重要见证

  李家沟遗址位于新密市岳村镇李家沟村西百余米处,该处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部倾斜,黄土堆积发育。

  李家沟遗址发现于2004年底,当时确认为一处旧石器晚期遗存。2009年8月下旬至10月下旬,经过为期2个多月发掘,揭露面积近30平方米,发掘探方分南北两区。其主剖面均包括了从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地层堆积。综合南北两侧剖面层位序列,清楚可见本地区从旧石器晚期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地层关系。

  新密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化研究室主任杨建敏告诉记者:“李家沟遗址从地层堆积、工具组合以及栖居形态到生计方式等方面,多角度提供了中原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进程的重要信息。”

  人类是如何弃“旧”从“新”,完成这个创新的过程,是考古学上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课题。李家沟遗址填补了此前考古的缺处和空白,2009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3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