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地方动态

开封豫剧院青春版《梨花归唐》靓丽绽放梨园

  踮脚顾盼梨园春,风光旖旎惹人醉。2021年新年伊始,开封市豫剧院喜报频传。在2020年(第九届)黄河戏剧节上,开封市豫剧院青春版《梨花归唐》赢得满堂喝彩,并被省文联、省戏剧家协会评为优秀剧目;魏占桥、袁月月因成功塑造薛丁山、樊梨花一角被评为最佳演员;周艳凤、魏艳磊因成功塑造薛金莲、程咬金一角被评为优秀演员。

开封豫剧院青春版《梨花归唐》靓丽绽放梨园

  喜讯传来,对每一位年轻的戏曲人都是莫大的鼓励。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一语未言,眼泪已夺眶而出。他们说,《梨花归唐》是有生命的,凝结了几代戏曲人的共同努力,倾注了表演者们的无数心血。如今《梨花归唐》把生命密码赋予了我们,每场演出都是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我们希望通过每一部剧、每一场演出,历练自己、磨练自己,让开封豫剧祥符调这一千年古韵在我们的奋斗中闪耀出最美的光彩。

  “被开封豫剧院成功圈粉了”

  “樊梨花她好比鲜花一样,练就了一套套飞刀花枪。两军阵要擒她心胸胆壮,那料她枪如游龙疾如风刺向我胸膛……”

  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声情并茂、字正腔圆、情真意切的优美唱腔,仿佛一下子把人拉进了寒江边关沙场挥戈的壮阔画卷。

  唐初,程咬金奉命挂帅收复寒江关等地,樊洪之女樊梨花听从程咬金之劝,说服父亲回归大唐,并答允与唐将薛丁山结为夫妻。不料梨花的一片真心遭到怀疑,薛丁山以为梨花归唐有诈,在新婚之夜出言不善,将她气走。后来,薛丁山遭逢杨藩围困,梨花毅然前去相救,却被薛丁山从背后一枪刺伤,心道破镜难重圆,黯然离去。薛丁山恍然知错,一路头顶香盘跪请梨花,见到的却是梨花假设的灵堂,顿时悲痛欲绝,后悔不已。最终,梨花被薛丁山的诚意打动与他相见,二人重归于好,边疆也得以和平安稳。

  《梨花归唐》是祥符调经典剧目,也是开封市豫剧院创排出的优秀剧目之一。开封市豫剧院成立于1948年,以传承发展豫剧之“母调”祥符调为宗旨,饮誉省内外,多次晋京为中央领导同志和知名人士献艺演出,两次受中央人民政府及文化部委托进行巡演,足迹横跨大半个中国,获国家文化部特别嘉奖。王秀兰、王敬先、王素君、宋桂玲、谢顺明、高兴旺、关灵凤、孙映雪、薛小宝、苏芝兰、朱巧云等豫剧表演艺术家名噪一时。

  70余年来,开封市豫剧院创排出《包公误》《焦裕禄》《远山桃梨开》《党的女儿》等众多优秀剧目。现代豫剧《远山桃李开》在第十四届河南省戏剧大赛中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并在201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红色题材大型现代豫剧《党的女儿》被评为河南省2019年度中原文艺精品创作工程重点项目。

开封豫剧院青春版《梨花归唐》靓丽绽放梨园

  2020年10月,为了备战第九届黄河戏剧节,同时也为了挖掘传统精髓,为豫剧祥符调传承发展壮大储备力量,开封市豫剧院决意复排《梨花归唐》。

  经典剧目的复排谈何容易?更何况《梨花归唐》这样的经典。懂得文艺创作规律的人都知道,排演一部大型戏剧,费时,费力,还很费钱。可眼下时间紧,任务重,还是平均28岁的年轻人担当主角,大家能经受住考验吗?

  排演之初,不少演员心里都犯起嘀咕,既兴奋又生怕演不好。得知演员们心有踌躇,市豫剧院的大家长杨晓青院长和年轻的演员们围坐到一起,细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探讨解决困难途径和方法,畅谈未来豫剧的发展,为大家加油打气,鼓励大家坚定信心,让老戏曲焕发新的青春活力。

  一番耐心的开导如醍醐灌顶,演员们心头的种种疑虑全都消释了,一个个练得热火朝天,为接下来的比赛卯足了劲头。市文旅局和市豫剧院还专门请来了祥符调著名表演艺术家、第一代《梨花归唐》薛丁山、樊梨花的饰演者薛小保、孙映雪为年轻人口传心授进行指导。演员们也越发奋进,从演员的试唱试演与调整,到人物性格情感表达和身形步态;从上场下场行进路线与音乐节奏的协调,到熟悉唱词和唱腔气息的运用,排练得一丝不苟。

  2020年11月30日晚,一场饕餮的戏曲盛宴在驻马店上演。但市豫剧院的演员们并未出席热闹的开幕式,而是继续打磨作品,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同时,市豫剧院还邀请了国家一级导演、国家一级演员,河南豫剧院副院长、河南豫剧院二团团长丁建英,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豫剧院二团副团长李金枝等业界专家亲临排练现场,给予指导。

开封豫剧院青春版《梨花归唐》靓丽绽放梨园

  半个月后,青春版《梨花归唐》正式亮相2020(第九届)黄河戏剧节,随着剧情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观众被吸引、被感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足以安慰连日来高强度高负荷运转的剧组演职人员。而薛丁山、樊梨花的扮演者魏占桥、袁月月则成为了观众追逐的对象。就连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徐俊霞都直言,“我要为开封市豫剧院点赞!我真是被他们成功圈粉了。”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观众满意了,专家们怎么说?

  在2020(第九届)黄河戏剧节上,专门设立了20场“一戏一评”专家座谈会。演出结束后,省文联、省戏剧家协会专家组立即召开了《梨花归唐》点评座谈会。著名主持人木子,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李其祥,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徐俊霞,省文联副主席王洪应,戏剧评论家刘景亮,戏剧理论家谢柏梁,省戏剧家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杨盛道等对青春版《梨花归唐》丝毫不吝溢美之词。

  “开封市豫剧院的表现让我大为惊喜!”著名主持人木子说,《梨花归唐》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将传统戏曲之美呈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年轻演员整装漂亮,花腔婉转,颇有国戏出身的演员风范,是戏曲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其未来不可估量。

  “这是一出好看、好听、赏心悦目的传统经典,在这个屡屡改革传统的时代,复排经典剧目,守住经典,守住传统,实属不易。”徐俊霞说,我一直很期待开封能出好戏,而看完《梨花归唐》后,这种期待得到了不小的满足。《梨花归唐》呈现了戏曲舞台上传统的唱念做打,以中国戏曲独有的表现方式,让观众为剧情、为表演、为唱腔一吟三叹,传统经典剧目就是让人看着感觉好,让观众赏心悦目。

开封豫剧院青春版《梨花归唐》靓丽绽放梨园

  “这是一台好戏,让人看的非常过瘾。” 李其祥看完表演后心情非常激动,他表示,这台戏老戏新演,是地方戏曲经典回归创新的又一个良好开端。传统题材的戏曲,就是要尊重传统,关照现实,再创辉煌,满足当代观众的新需求。观众的热烈掌声证明了演出是成功的,观众对戏曲经典的激活、创新、展示是认可的、欢迎的。李其祥说,这部剧的演员阵容也极好,创造出了一群鲜活、可爱的舞台角色,他们青春靓丽,文武双全,唱念俱佳,表演生动到位,真不愧是来自豫剧圣地开封的演员。特别是樊梨花的扮演者袁月月、薛丁山的扮演者魏占桥,在这台戏里,甚至在第九届黄河戏剧节中,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真可谓“雏凤清于老凤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刘景亮认为,青春版《梨花归唐》为戏曲人对剧种或派别的保护提供了借鉴。一个剧种或一个派别,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发展,就要不断挖掘自己的经典传统、经典剧目,进行深加工、细加工,让美的魅力不断巩固,不断提升,与时俱进。开封祥符调数千年,有无数遗珠,要不断挖掘,不断宣传,祥符调的知名度一定会越来越高。

  “开封市豫剧团和祥符调就是你们的根,一个剧种的表演首先要取得当地人的认同,才能被更多人认可。” 座谈会上,刘景亮对魏占桥、袁月月给予深切厚望,他说开封市豫剧院在挖掘传统经典,推新人出精品,已取得硕果累累。希望大家能坚守阵地,继续排出更多的好戏,为开封戏曲的发展和豫剧祥符调的振兴做出更大努力。

  “我非常喜欢这个表演,两个人物表演准确,形象血肉丰满。”王洪应建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戏曲在舞美上有了更大的进步空间,在守正的基础上应积极与当代科技的声光电相结合。可喜的是,开封重视民族戏曲,努力发展戏曲文化,也让我们看到了开封的成绩。

  一言一句,字字恳切,句句言情。在座谈会上,各位专家的鼓励和建议让杨晓青一次次备受鼓舞。她满怀深情地说,《梨花归唐》曾在1982年进京演出,获得全国戏剧界的高度赞扬。但因该剧对演员的唱、念、做、打功力要求极高,未能在舞台上流传下来。我们现在将这部经典作品再次搬上舞台,就是本着守正创新的原则,推新人,出精品,大力弘扬传承豫剧祥符调。

  “为开封市豫剧院以这种以戏带人的培养方法点赞!”演出成功,感触最深的就是丁建英老师。他说,“这次开封豫剧院为了培养锻炼青年演员的整体素质,传承经典,大胆启用年轻人,将这台时隔38年的优秀剧目《梨花归唐》,再次以青春版的形式搬上舞台与观众见面,让我眼前一亮,无论是演员、乐队、还是舞美,都可以说是满台生辉,整个演出过程中,演员们凭借出色的表演征服了观众,展示了扎实的基本功,让观众欣赏到了一台久违的优秀剧目。”

  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不过33岁。在黄河戏剧节的舞台上,开封市豫剧院的年轻演员们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该剧无疑在传统与现代融合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十三块板上藏不住真假”

  2020年12月25日下午,开封大众剧院。

  距离青春版《梨花归唐》汇报演出还有一个小时,空旷的剧场内只有演职人员在不停的忙碌着,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前期工作,两位老人夹杂在中间格外引人注目。

  “19排,17排,16排……就这里了。”两位老人正走下楼梯,他们看一眼捏在手里的票,再看一下座位的排号,动作重复而缓慢。

  “我们老两口最爱听戏,听说今天下午有《梨花归唐》演出,好不容易得到两张演出票,能不急吗?”老人家姓孙,住在北郊,距剧院较远。老两口怕迟到,于是早早就坐公交车赶来,竟提前了一个多小时,成为最早入场的观众。

  当老两口坐在台前翘首以待,《梨花归唐》的两位主演魏占桥、袁月月正在幕后紧张做着准备,试麦、走步、补妆……他们笑着说:“大概是近乡情怯,每次在家乡演出我都非常紧张,台下的观众可不仅仅只是观众,是真正的豫剧祥符调大家。”

  “我们对《梨花归唐》这部剧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那小姑娘演得不错!这一趟赶早,值!”面对舞台上年轻演员的精湛技艺,孙大爷脱口而出。

  “我10岁进入开封豫剧团,第一出戏就是朱巧云老师教我的《梨花归唐》。”袁月月说,这23年来,《梨花归唐》我每看一遍,每演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梨花归唐》也陪伴着我从懵懂稚嫩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坚强、独立、勇敢的人。的确,一部好戏就像一块海绵,文化如水潜在其中,不仅增加了戏剧的生命厚度,还强化了戏剧的穿透力,成风化人、润物无声。

  魏占桥与袁月月年龄差不多,对于舞台表演,他始终认为,“要琢磨人,琢磨事儿,琢磨心里劲儿。想要成为一名好角,没有别的捷径,只能在十三快板上练出来。”这些话最初是丁建英老师告诉他的,如今早已深深印在他脑子里。

  13岁开始,魏占桥就跟着丁建英老师学戏,23岁跟着杨晓青来到开封市豫剧院。未到开封,魏占桥时常对这里有些憧憬,深厚的戏曲底蕴和响当当的豫剧名家就像一块磁铁深深吸引着他。到了开封,特别是在那栋白色的小楼中央一站,他才深刻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暗暗告诫自己,必须要加倍努力。

  唱念做打是戏曲演员的基本功,既有唱念的文功夫、又有做打的武功夫,能唱能打、文武双全的演员在戏曲舞台上更具竞争力。与魏占桥、袁月月一样,周艳凤、魏艳磊、贾少杰、刘子杰、杜志杰、范蒙蒙等青年演员都怀有同样的心思,练武功,一招一式,他们绝不含糊,都是下真功夫、笨功夫去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常态;练文功,无论是唱腔或是念白,更是心细如尘,一个字一个字的用心揣摩,他们心中只有一愿:要让梨园之粹得以薪火相传,要让传统戏曲与新时代并肩同行。

开封豫剧院青春版《梨花归唐》靓丽绽放梨园

  舞台上,青年演员向年轻的观众表达了自身的艺术特质,并与他们共同构建了艺术磁场,使得观众经由演员的表演,体会出剧目的思想内涵、剧种的艺术魅力等互动的艺术建构,对演员而言是成长的历练,对观众而言则是艺术的普及。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剧种,都需要代代传承。老骥伏枥的著名老艺术家精心传授,如日中天的中青年名家主动让台,蓬勃朝气的青年演员勇挑重担,后起之秀在少年学子中不断涌现,都是戏曲传承乃至发展的不竭动力。

  如今,魏占桥的肩膀上更多了一担重任,不仅要演得好,更要学会运用现代戏曲舞台表演,“导”出更好的开封故事。就像老师丁建英所言,“把握以往的舞台实践经验,去感悟导演理论对导演创造舞台艺术的指导意义,遵循

  戏曲美学规律,把导演的再创造发挥整体功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走出一条通往成功的导演艺术道路。”而这一步想要走好,则需要他下更多的苦功夫,付出更多结结实实的努力。

开封豫剧院青春版《梨花归唐》靓丽绽放梨园

  对于戏曲人而言,每当大幕开启,舞台就是宇宙,装得下世界万物。

  好戏终会有落幕。但,春播一粒种,秋收一茬谷。这方天地,终将会被青春的花火点燃,千年一戏祥符调也必会焕发出时代新彩。

责任编辑:郭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