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 政策 > 文件库 > 提案建议答复 > 2020年

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230726号提案的答复

致公党河南省委:

  关于“更好保护中原传统村落文化”的提案收悉,感谢贵单位对我省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经认真研究,结合我厅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一、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

  我们积极配合省住建厅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一是组织了五次全省的集中调查,把具有保护价值的807个村落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其中204个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二是组织申报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补助村落内重要街巷、传统建筑和院落修缮与风貌整治、人居环境改善等保护发展项目实施。三是指导各地编制和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严格保护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四是开展传统村落保护监测,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开展传统村落保护检查。五是注重传统村落档案和资料的整理,列入保护名录后建立传统村落档案,建设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组织编撰《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河南篇)》。经过几年的努力,极大的提高了各级政府和群众的传统村落保护意识,使列入传统村落名录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基本保护。

  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植根于民间的活态文化,包含着影响社会现实、维护民族文化统一性的基因。它所体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坚实基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一是开展了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系统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全省传统村落中包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活态传承情况,建立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二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截止目前,我省已公布的省级传统村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83项,代表性传承人1315人,其中,省级以上代表性项目199项(国家级91项),代表性传承人98人(国家级33人)。三是争取资金支持。近来来,我们通过中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资金支持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存在于传统村落里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不断得到国家和省市县的资助,许多传统仪礼、手工艺、美术、戏曲、医药、传说等得到了保护、传承。四是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品牌。推动创建了“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其中包含了河南省传统村落110个,中国传统村落32个,对传统村落中非遗项目与其依存的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保持了传统村落文化生态和文化空间的完整性。五是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省已设立700多个传习所展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及其传人现场展示传统技艺全流程。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地域性、标志性的木版年画、剪纸等一批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通过展示传承,较好地转化为旅游产品,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等非遗项目较好地转化成演艺产品,传统村落中丰富的农耕文化、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得以活态传承。

  三、激发传统村落活力发展乡村旅游

  我省传统村落在千百年的营造传承过程中,积淀了非常丰富的文化景观。很多传统村落有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生活,折射出了不同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文化艺术水平,以及社会道德信仰状况等。依托传统村落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传统村落振兴的重要抓手。2019年我省全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8455.54万人次,同比增长27.2%,全年乡村旅游消费总额1157.16亿元,同比增长53.8%。已有10个乡村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培育认定了300个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82个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100个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2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140个乡村旅游精品民宿,13个旅游扶贫示范县。依托传统村落开展的乡村旅游正如火如荼蓬勃发展。

  今年5月11日,河南省委、省政府组织召开了“河南省文化旅游大会”,印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好有关工作。

  一是指导各地根据总体布局要求,按照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编制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地方规划,推动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一致,积极争取与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合并编制。充分依托我省山地生态、水域风光类、生物生态、农业生产景观、田园风光景观、景观建筑、艺术文化、民间习俗等类别的乡村旅游资源,将河南省各地区丰富的农耕文化、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中。

  二是坚持外引和内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原则,通过政策优惠,吸引大学生村官、旅游职业经理人、退休教师、退伍军人、专业艺术人才等创意人才回乡开展乡村旅游的创新创业活动。积极引导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尤其是具有一定资本实力和经营规模的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充分利用引进高端人才的战略机遇期,以人力资源要素为主体,将资金、技术、理念等乡村旅游发展所需的多种生产经营要素引流到乡村,带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三是充分挖掘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资源,完善乡规民约,发挥乡贤作用,用当地人讲当地事,传承乡村传统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设立非遗综合性和专题性展示馆、传习所,依托钧瓷、汝瓷、唐三彩、麦秆画等非遗项目,建立一批非遗工坊,形成相对集中的传统工艺生产、培训和交流展示空间。推出一批体现河南文化特色、具有时尚气息的“老家礼物”旅游商品和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积极与旅游企业合作,整合非遗资源,指导项目单位打造展示场馆,开辟具有河南地域特色的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四是在有条件的乡村旅游特色村推进智慧旅游系统,依照A级景区服务标准,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旅游指示标志等“六小工程”。推动解决乡村旅游景区(村)的“最后一公里”、乡村旅游景区(村)道路沿线配套服务设施、乡村旅游停车难、乡村旅游“厕所革命”等问题,完善和规范乡村旅游景区、村情介绍、安全警示等标识系统,制定完善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服务标准。促进乡风文明教育,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文明素质和服务能力。

  2020年7月27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文化和旅游厅 0371-65906660

  联系人:周哲睿

  邮政编码:450001

责任编辑: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