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 政策 > 其他文件 > 提案建议答复 > 2020年

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230750号提案的答复

致公党河南省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进我省乡村旅游与文化传承融合发展”的提案收悉。

  感谢你们对我省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这个提案建议非常好,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抢抓发展机遇。河南乡村旅游经过多年蓬勃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逐渐成为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但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与处于领先位置的省份相比,我省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从文旅融合的视角进一步探索我省乡村旅游的提升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提案中写到河南省乡村旅游应加强“传统文化保护、特色文化挖掘、区域品牌联建”,让“浓浓乡愁‘留下来’、民俗氛围‘浓起来’、联动效应‘强起来’”,这些建议都很有价值,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河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河南省旅游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河南省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等文件,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截至2019年底,河南已有10个乡村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文化和旅游厅培育认定了300个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82个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100个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2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140个乡村旅游精品民宿,13个旅游扶贫示范县。以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生态旅游示范乡(镇)、乡村旅游特色村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发展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乡村旅游模式逐步推广;“焦作现象”、“栾川模式”、“西峡经验”、“新县实践”等区域文化和旅游发展名片叫响全国。今年5月11日,河南省委、省政府组织召开了“河南省文化旅游大会”,印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以农为本、多元发展,丰富内涵、品质发展,共建共享、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发展原则,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乡村旅游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

  一、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服务乡村振兴大局

  “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调研时强调的要求。近年来,我们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先后组织5次集中调查,把具有保护价值的807个村落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其中204个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提高了各级政府和群众的传统村落保护意识,使列入名录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基本保护。

  我们将进一步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妥善处理好乡村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保持好乡村建筑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保护好农业生产过程、农家生活、民俗文化、古镇古建等乡村原始风貌,防止大拆大建、千村一面和城市化翻版、简单化复制。在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推进乡村旅游环境整治,提升乡村旅游规范化水平。促进乡风文明教育,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文明素质和服务能力。通过乡村旅游的带动促进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民道德建设成效显著、旅游基础设施齐全、管理和服务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同时,结合丰富的乡村文化“软件”重点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工作。依托农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培育代表性传承人和传承项目,加强乡村文化生态保护。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设立非遗综合性和专题性展示馆、传习所,依托钧瓷、汝瓷、唐三彩、麦秆画等非遗项目,建立一批非遗工坊,形成相对集中的传统工艺生产、培训和交流展示空间。推出一批体现河南文化特色、具有时尚气息的“老家礼物”旅游商品和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积极与旅游企业合作,整合非遗资源,指导项目单位打造展示场馆,开辟具有河南地域特色的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二、强化品牌培育,突出乡村旅游产品差异化特色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支持资源禀赋好、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乡村旅游点申报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组织开展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生态旅游示范乡(镇)、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工作。对于获评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的,我们要优先推荐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指导各地充分依托我省山地生态、水域风光类、生物生态、农业生产景观、田园风光景观、景观建筑、艺术文化、民间习俗等类别的乡村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各区域资源特色,突出区域优势和差异,找准产品市场定位,开发相关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依托农民丰收节、民俗文化节等打造一批市场影响力大的节庆活动,培育河南乡村民俗节会品牌。持续开展“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中国(宝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展演”、“中国鹿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三大品牌非遗展演活动。坚持推荐优秀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参加国内外文化旅游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好太极拳、少林功夫、豫剧、马街书会、朱仙镇木版年画等非遗项目名片,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讲述河南故事、促进民心相通的文化和旅游使者。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地域性、标志性的非遗手工艺品转化为旅游产品,把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等非遗项目转化成演艺产品。让河南各地区丰富的农耕文化、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深深融入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中。

  三、加强规划引领,突出乡村旅游的全域特色

  在省级层面,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强省总体要求,着力构建包括“沿黄(运)河乡村文化旅游带;环郑州都市区乡村游憩圈,环洛阳都市区乡村游憩圈;以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为特色的大别山乡村旅游片区,以山水休闲、观光度假为特色的太行山乡村旅游片区,以养生度假为特色的伏牛山乡村旅游片区,以田园风光为特色的黄淮平原乡村旅游区”在内的“一带两圈四区”的乡村旅游空间布局,推进乡村旅游跨区域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全面启动包括大别山北麓在内的跨县域行政区域全域旅游示范区培育和打造。整合连片地区资源优势,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引领,统一规划、分类推进、融合发展,打造郑州中心城市、伏牛山、太行山、大别山4个跨区域河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各地根据总体布局要求,按照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编制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地方规划,推动实现连片开发、整村推进。规划的编制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一致,积极争取与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合并编制。

  中原乡村特有的自然资源、民俗民风、生产生活场景是打造我省乡村旅游最具优势的资源;深厚丰富的历史底蕴、文化文物、名人轶事是打造我省乡村旅游产品最具优势的元素。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进一步科学规划、合理运用这些宝贵的“乡土资源”,在推进全省乡村旅游加快发展的过程中留住根脉、传承文脉,让海内外的游客望山、看水、记住中原乡愁。乡村旅游工作成效的全面提升需要多部门协同推进,需要多方面的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共同发力,再次感谢对河南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2020年7月27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文化和旅游厅 0371-65906660

  联系人:周哲睿

  邮政编码:450001

责任编辑: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