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脱贫攻坚专题 > 文旅扶贫案例

辉县市南寨镇槲漫村汇聚“文旅”力量助力脱贫攻坚的实践探索

  【摘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辉县市南寨镇槲漫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抢抓乡村旅游发展机遇,创新思路,大胆实践,依托生态、山水、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推进文旅融合,赋能精准扶贫,走出了一条“党建+文旅+产业”的扶贫新路子,为当地群众打开了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

  南寨镇槲漫村位于辉县市西北部深山区,辖6个自然村,耕地290亩,林地4000亩,总户数114户23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112人。截至2020年,历年脱贫54户109人,未脱贫3户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7%,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7项指标全部达标。

  一、主要做法

  槲漫村是辉县市未脱贫的13个深度贫困村之一,群山环绕,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全村114户235人散居在偏僻的大山深处,贫困人口多达57户112人。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各级各部门以及辉县市城北中学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槲漫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抢抓乡村旅游发展机遇,创新思路,大胆实践,依托生态、山水、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推进文旅融合,赋能精准扶贫,走出了一条“党建+文旅+产业”的扶贫新路子,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拥有更加有保障、更加可持续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一)坚持党建引领,决战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是一场攻城拔寨的决胜之战。越是到了最后关头,越要坚持党建引领。槲漫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思路,在落实、落细上下足功夫,不断夯实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努力走出“脱贫攻坚党旗红”党建扶贫新路子。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筑牢脱贫根基。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关键就在于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多年来,槲漫村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和“四议两公开”制度,实行党内生活严肃化、事务决策民主化、财务管理透明化,树立了村级班子新形象,凝聚了人心,把支部班子建成了脱贫攻坚的坚强堡垒。二是发挥“头雁”效应,精准帮扶带动。“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在脱贫攻坚征程中,槲漫村注意发挥“头雁效应”,推动脱贫攻坚。村党支部书记李青林多年来主动担责、率先垂范,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整治环境、发展产业、建设项目,探寻脱贫致富“良方”,走好扶贫“最后一公里”。李青林同时也是一名致富带头人,在自己的建筑生意、生态林管护项目中,为本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帮助全村群众增收致富,在他的用工人员中,贫困户比例占到70%,每人每年收入达2万多元。在李青林的带头示范下,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瞄准发展方向和路子,大胆试、勤奋干,拓宽了致富路。三是整合队伍力量,汇聚发展合力。镇党委书记侯玉敏、镇长李志枫等领导、包村干部经常到村指导督战,推进工作,破解难题;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坚守阵地,始终吃住在村,真情帮扶。着力打造“党员队伍强、帮扶带动强、作风纪律强、群众基础强、脱贫业绩强”脱贫攻坚战斗队伍。

  (二)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美民富。

  隐匿在太行深处的槲漫村,有大美的山、碧绿的树、浓郁的情。良好的自然生态,赋予了槲漫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近年来,槲漫村借助辉县市推进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大体育产业发展的东风,在乡村旅游上动脑筋、下功夫,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一是开展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槲漫村把开展环境整治作为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通过农旅融合发展,重点抓环境塑形象,以党员干部、村民组长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群众参与、营造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氛围。目前槲漫村通过开展环境整治,让村庄更宜居、更美丽,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旅游、观光、住下来。二是借助全域旅游,谋求发展新机。随着辉县市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槲漫村的乡村旅游迎来了新的热潮,进一步带动了全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新乡南太行每年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的收益,同时还带动18名贫困户从事土特产加工、销售、保洁、安保等岗位,每人每月工资在1500元至2000元左右。三是发展农家旅馆,拓宽致富渠道。坚持旅游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把“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引导和鼓励农民利用当地山水风光、民俗风情和农家特色等独特条件,积极发展农家乐、农家旅馆、旅游商品等,以旅游促扶贫、以旅游带动群众致富。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文元对乡村旅游前景很有信心,他今年将自家的老房子进行修缮,准备通过开办农家乐走上致富路。

  (三)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强力“引擎”。

  一是发展山楂种植,打造特色农业。今年以来,槲漫村紧紧围绕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充分挖掘当地特色资源优势,积极引导村民流转土地,集中连片发展山楂种植,建起了60亩的山楂特色园,大力发展集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生态乡村游。共流转贫困户土地20余亩,每亩流转费用300元,并带动了4名贫困户在山楂园务工,每人每年收入18000元。为了在短时间内就能使山楂园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该村实行“以短养长”套种模式,在山楂树下套种西葫芦、豆角等蔬菜,最大限度发挥产业扶贫的效能。二是打造精品民宿,带动乡村旅游。聚焦民宿旅游、田园综合体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在镇党委、政府的协调帮助下,村党支部书记李青林与开发商多次洽谈,达成了合作建设民宿的意向,计划在东坡根自然村修建一座民宿,前期投资200多万元,着力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精品民宿,可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三是建立电商平台,扩大旅游消费。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扶贫电商”多元模式发展消费扶贫,构建一头连着贫困户一头连着消费者的销售体系,带动村级农产品销售,扩大乡村旅游和电商平台影响力。目前,该村正在大营脑自然村积极搭建电商平台,力争通过“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将该村的小米、山楂、核桃、连翘、土鸡蛋等特色扶贫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二、扶贫成效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槲漫村通过坚持党建引领、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特色产业,做足做实“绣花”功夫,激活力、强后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槲漫村大力实施交通、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脱贫攻坚支撑力,筑牢了脱贫攻坚根基。如今,村里装上了新路灯,建起了文化广场,配备了标准化卫生室,配套了各类体育器材,还加固了蓄水池和净水设备,家家户户用上了安全可靠的自来水,幸福感、获得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二)村容村貌日新月异。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旅游的同时,槲漫村注重培养村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搞好环境卫生,改善村容村貌,昔日的脏、乱、差等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改变。如今走进槲漫村,家家户户窗明院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省、新乡市以及辉县市领导到槲漫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都对该村的人居环境整治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群众面貌积极向上。“党建+文旅+产业+扶贫”,让槲漫的贫困群众找到了增收的路子,全村人均年收入由以前的3000元左右增加到现在的1万元以上,实现了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同时,帮扶部门和帮扶干部的支持、鼓励,激发了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内生动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安文堂除了享受各项扶贫政策外,还在山楂园里从事树木修剪、蔬菜采摘等工作,每月工资1500元,他表示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自己也要不等不靠、自立自强,通过勤劳的双手奋斗出更加幸福的生活。

  (四)经济发展后劲十足。脱贫攻坚,成效凸显;特色产业,亮点纷呈;乡村旅游,正逢其时;民宿发展,未来可期……一次次的精准发力,使槲漫村今后的经济发展后劲十足。目前,该村光伏集体收益6万元;旅游产业村集体经济每年收益5万元;成立了槲漫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大力发展桔梗、柴胡、黄芩等中药材种植,以及山楂、核桃、小米等特色农产品;规划建设了山楂园60亩,预计每年将增加收益4万元,同时将依托镇内山楂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景区带村”和“能人带户”,初步打好“旅游+扶贫”这张牌,“好风景”正逐步转化为经济效益可观的“好钱景”。

  三、经验启示

  槲漫村用因地制宜的脱贫攻坚实践,生动地诠释了党建是“主引擎”,产业是“发动机”,旅游是“助推器”。只有开放、创新、引领,才能使脱贫攻坚在最后关头行致远、稳必成。

  (一)开放,让深山宝藏绽放异彩。开放,成为旅游推动脱贫攻坚的一把钥匙。目前,旅游新业态正在悄然生长,只有理念进来了、项目进来了,被大山和观念阻隔的村庄才能不因循守旧,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二)创新,叩开山区群众“财门”。创新,让偏远村落把握时代脉搏,加速脱贫步伐。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融合,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的有机融合,乡村旅游与精准帮扶的有力融合,为槲漫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三)引领,绘出美丽乡村“样本”。除了以开放连接外界、用创新驱动发展外,关键要素的引领作用,也至关重要。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新路径,通过“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公司+农户”“示范带动”,可以带动乡村旅游全面发展,让山区贫困群众捧上“金饭碗”、吃上“旅游饭”。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虽然槲漫村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经济实体,使乡村旅游正逐步成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但仍然存在产品结构单一、缺乏文化内涵、深度开发不够、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亟需上级有关部门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责任编辑:郭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