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脱贫攻坚专题 > 扶贫动态

发展全域旅游 助推乡村振兴

​ 新县实现从旅游扶贫到旅游富民蝶变

  新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重点县,也是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区。近年来,新县立足资源优势,将旅游作为脱贫攻坚主抓手,大力实施旅游扶贫战略,走出了一条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实现脱贫摘帽的新路子。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全县32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11321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旅游已成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带动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央视《焦点访谈》整期播出了《大别山里乡村如何振兴》,对新县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行了专题报道。全国全域旅游推进会和第五届全国民宿大会相继在该县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县考察调研时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一、坚持全域统筹,强化旅游扶贫保障。一是规划引领。精心规划了“一城三线”精品旅游线路,编制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规划26项,覆盖50多个贫困村、20多个景点。立足各村的旅游资源和发展基础,围绕“一镇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目标定位,坚持关联村落整体规划、连片打造,构建了以点带面、辐射全域的“九镇十八湾”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二是政策支撑。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新县服务业发展奖补扶持办法》《新县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每年设立1000万元全域旅游发展引导资金、500万元服务业发展奖补资金、1000万元旅游业发展奖励扶持资金,重点对乡村旅游龙头项目给予贴息扶持和基础设施补助,对农业观光体验园、精品民宿、大型农家乐等上规模的特色乡村旅游产品,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奖励。三是机制保障。健全“县有旅游委、乡有旅游办、村有管委会”的三级旅游管理体系,推进乡村旅游全域统筹、高效管理;成立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级评定委员会,制定《新县乡村民宿管理服务指南》,建设大别山民宿学院,推动乡村旅游品质化、规范化发展;自发成立新县旅游协会、民宿协会、餐饮协会、旅游商品协会,实现行业自律,有效扩大了农家餐饮、乡村民宿、旅游商品消费市场,带动农民增收脱贫。

  二、坚持共建共享,夯实旅游扶贫支撑。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在环境治理上,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和五年行动计划,全县所有乡镇均成功创建为省级以上卫生乡镇;在基础配套上,实施了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实现百人以上自然村通“旅游路”;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六小工程”“厕所革命”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建成旅游公厕380座,打造了“处处是风景、路路是景廊、村村是服务中心”的宜居宜游大环境。二是带动创业就业。开办“大别山旅游讲堂”,组织开展“红城管家”、“红城英才”旅游培训,提升了贫困群众旅游综合素养,打通了创业、就业渠道;鼓励开发旅游商品,带动造血扶贫,培育“田铺伴手礼”“二两毛尖”“山人部落”等旅游商品示范店113家,发展茶叶、板栗、银杏、刺绣、竹编等农副产品和特色手工艺旅游商品180多种,催热了乡村旅游“后备箱”经济。目前,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发展农家乐497家、民宿宾馆94处、旅游商品加工企业68家,带动35280名群众参与旅游发展。三是强化利益共享。重点推广“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的旅游扶贫开发模式,鼓励农民以土地、林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同时引进专业旅游运营公司,共同发展乡村旅游及相关产业。按照此种模式先后打造了西河湾、田铺大塆、莲花村等27处特色乡村景点,建成绿康园、茅屋冲、奇龙岭等14处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带动周边6000多户贫困家庭分享“资产租金、集体股金、就业薪金”三重收益,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三、坚持融合发展,打造旅游扶贫品牌。一是打造“多彩田园”。坚持文旅融合,挖掘丰富的乡村民俗文化,举办全国首届乡村复兴论坛、大别山乡村旅游文化节、大别山民俗文化节、茶花节等文化旅游活动,建成民俗文化园、民俗博物馆、油茶文化公园等文化旅游精品;坚持农旅共建,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油菜、油茶等特色景观性种植产业,建成了涵盖农业观光、果蔬采摘、美食体验等内容的“旅游扶贫·多彩田园”创业示范基地86处,带动22079名群众就业增收,新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坚持以花为媒,围绕大别山四季花景,举办踏青节、银杏节等节庆活动,开展摄影、书画等文艺采风创作活动,叫响了“赏花季”旅游品牌。全县共培育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49家、银宿级旅游民宿6家,省级休闲观光园区3家、乡村旅游特色村9个,带动周边9000多名贫困群众参与旅游业发展。二是做活“教育培训”。依托大别山干部学院、大别山红色商学院,打造红色培训“体察式”教学点39个,开展多层次红色旅游体验活动,累计培训学员25万人,催生红色培训机构17家,实现扶贫与扶志同步发力;立足生态优势,建成大别山露营公园,开发以房车露营、青少年研学旅行为内容的新兴旅游产品,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露营旅游论坛暨首届大别山区域房车露营大会,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带动周边村组年用工量达3700人次,年销售农副产品600万元。三是发展“步道经济”。围绕“山水红城、健康新县”发展定位,打造登山步道、休闲漫道,布局生态绿道、景观廊道,建成了全省首条500公里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举办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China100户外运动挑战赛、亚洲越野大师赛、相亲&公益半程马拉松等11场体育赛事,实现了“周周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步道经济”拉长了乡村产业链条,带动沿线16个贫困村参与旅游及相关产业,1万多名贫困群众共享旅游红利。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