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 领导讲话

姜继鼎同志在2019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 会议上的讲话

(2019年1月23日于郑州)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省文化和旅游厅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年度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全会、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传达贯彻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2018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安排部署2019年主要任务。受党组委托,下面,我代表省文化和旅游厅作工作报告,一会儿宋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导,以文旅融合为契机,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旅游产业自信,不断完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扩大文化和旅游品牌影响、不断规范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不断提升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取得积极成效。2018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86亿人次,同比增长18.15%;实现旅游总收入8120亿元,同比增长20.28%。

(一)文艺事业更加出彩。一是艺术创作生产态势良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现实题材为重点,创作了《信仰》《精忠报国》等新剧目,提升了《焦裕禄》《老街》等老剧目。《重渡沟》入选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歌剧《蔡文姬》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曲剧《大山的儿子》入选全国基层院团地方戏曲会演剧目。以豫剧为代表的戏曲文化已成为我省的金字招牌。二是系列展演活动反响热烈。圆满完成外交部河南全球推介活动文艺演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老家河南”文化周优秀舞台艺术展演。成功举办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河南省优秀现实题材剧(节)目展演月、出彩河南——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等系列活动。三是文艺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全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共28个,共获资助金额2195万元,累计获得资助超亿元。扎实推进“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河南省青年艺术人才扶持计划”,对11位艺术家和优秀青年艺术人才进行了重点推介和扶持。

(二)服务效能持续提升。一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截止10月底,全省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1304个,建成率85.31%,提前超额完成年度建成率达80%的建设任务。二是文化效能持续提升。加强督导检查,组织开展全省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服务效能情况全面排查。发挥郑州、洛阳、济源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配备基层文化管理员、协调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洛阳建设“城市书房”广受好评。三是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以“宣传十九大、文化进万家”为主题,开展“春满中原”“乡村音乐厅”系列活动5480场。组织实施“舞台艺术送农民”“中原文化大舞台”“戏曲进校园”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1.5万余场。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在我省召开“戏曲进乡村”现场会,总结推广我省“送惠民戏曲,播文化种子,送种结合、育融并举”的经验做法。

(三)文化产业深入推进。一是抓园区基地建设。组织开展第七批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审工作,认定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9家。郑州(中牟)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14个文化旅游项目9大主题公园全部开工。洛阳隋唐文化产业园、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濮阳杂技文化产业园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许昌神垕镇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已完工,正在建设二期、三期。二是抓精品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郑州市国际文化产业园、开封市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等一批文化项目建设。《小马过河》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最佳动漫作品奖,实现了我省在此奖项中零的突破。动漫《我是发明家》被评为2017-2018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2018年第三届“玉猴奖”年度十佳新锐动漫IP。三是拉动文化消费。成功举办第二届河洛文化大集,参与文化企业270余家、产品近3000种,接待游客8万人次。参与主办首届中原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活动,中部7省和“一带一路”30多个国家1000多家参展商,3天共接待观展市民和游客3.8万人次。四是文化市场平稳有序。组织开展全省文化市场大检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闪电行动”等,全省累计出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人员63万余人次,检查各类场所 22.9万家次,立案调查4239家,办结5450件。对全省8000多家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共评出A级场所近500家。建成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河南分中心,实现与相关部门之间文化市场准入与执法信息相互推送、非现场监管。

(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成效显著。一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研究工作稳步推进。先后参与完善国规、编制省规等工作,积极谋求河南成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的一支”、争取河南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规划纲要。加强沿线文物资源梳理调查和重要地段考古勘探,统筹谋划重点项目。二是文物保护利用不断加强。积极推进文明探源工程。围绕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重点工作,组织实施考古调查、勘探发掘项目。新郑郑韩故城遗址和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等2个项目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举办了“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纪念大会暨殷墟发展与考古论坛”、洛阳世界古都论坛。正在编制高水平的“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三是博物馆事业加快发展。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基本建成,开封博物馆建成开放。组织开展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全省三级以上博物馆数量由37家增加到53家,位居全国前列。成立了全省博物馆联盟,组织全省300余家博物馆和纪念馆举办了“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河南博物院“谁调清管度新声-丝绸之路音乐文物展”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精品奖。四是文物安全整治初见成效。深入推进全省文物安全整治四个专项行动。对文物犯罪严厉打击,破获案件126起,追缴文物4000余件,全省文物安全整治工作得到国务院及省领导同志的肯定。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作顺利推进,即将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省43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完成了10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0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和评估验收工作,其中,三个项目入选全国优秀项目名单。积极实施全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宝丰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认定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展示传习馆80个。成功举办宝丰、淮阳、鹿邑三地非遗品牌展演活动、第二届晋冀鲁豫传统戏剧展演活动等,我省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对外文化交流广泛深入。圆满完成2018“欢乐春节”项目,组团分赴意大利等13个国家演出52场,共收到来自驻日本等7个国家使馆及4家合作伙伴发来的11封感谢信。圆满完成与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合作项目、少林功夫非洲学员培训班项目。举办“‘一带一路’河南艺术展演周”活动,邀请柬埔寨、孟加拉国等6个国家的7个艺术团体来豫演出。赴波兰、卢森堡等地举办了“中原文物瑰宝展”“河南唐三彩艺术展”,受到广泛好评。

(六)全域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坚持“抓县推市、县上突破”的工作思路,全省布局郑州、焦作、济源3个市和修武、林州等23个县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重点推动新县、栾川等8个县,从规划设计、项目招商、设施配套、典型带动等方面入手,中下共同发力、点线面一体推动。争取到文化和旅游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项目补助资金2400万元。围绕全域旅游发展,紧盯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积极谋划、全力推进。先后组织4批融策划设计、管理运营、投资为一体的综合团队走进伏牛山、太行山、大别山,现场考察资源、对接项目,吸引了裸心季、张艺谋《印象太极》、少林功夫小镇等一批项目落户河南。在郑州市大都市时尚休闲旅游圈布局了36个项目,总投资达1114亿元。云台山为打破门票经济,谋划云上的院子、夜游云溪等总投资120亿元的“云系列”转型项目。由嵩山少林寺武术馆与腾讯联合打造的全息互动功夫光影秀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风采。全省118个自驾车露营地建设有序推进,将形成网络化布局。许昌市神垕古镇等19家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省在建旅游项目共544个,完成投资806.68亿元,同比增长28.28%。全年招商签约项目共124个,签约总金额3200亿元,到位资金165亿元。新县发展全域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先后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中央媒体整体推出,新县实践成为继焦作现象、栾川模式、西峡经验之后,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又一旅游发展经验。

(七)旅游品牌更加响亮。一是广泛宣传树品牌。在华人圈打响“老家河南”形象品牌,在国际上打响“中华源•河南”“中国历史开始的地方”形象品牌。安排资金5000万元,整合各省辖市共计1.5亿元在中央电视台宣传河南旅游品牌形象。统筹建立了1+N高铁旅游推广机制,在1206组列车上集中展示老家河南形象。在德国、卢森堡等1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重点客源市场,开展了“河南—中国历史开始的地方”系列主题推广活动。在新开航线的国家,实现了万名澳大利亚人游河南计划。《少林武魂》功夫舞台剧多次赴国外演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二是节庆活动创品牌。通过举办2018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云台山国际旅游节、三门峡黄河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提升河南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在传统节日推出了“过大年回老家” “春醒•忆老家 踏青赏花季” “端午•粽’情老家河南”等特色活动,“老家河南”有了产品支撑。国庆节期间,全省旅游系统集中推出120余项文化旅游活动,陈润儿省长专门作出批示:“今年国庆黄金周组织得好,秩序井然、收入增长、服务改善,应该表扬。”三是成立联盟铸品牌。依托登封禅宗少林、温县陈家沟太极圣地、濮阳东北庄杂技之乡,借助中国功夫之旅品牌推广协作体的平台优势,积极把中国功夫打造成继长城、熊猫之后的第三张中国旅游名片。四是整合资源推品牌。整合优质资源,推出了黄河丝路游、中华古都游、中国功夫体验游、中原山水游等四条“中华源”国际精品线路。与有关部门联手,认定评选一批产业融合品牌。打造了栾川潭头镇、鲁山尧山镇等30个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卢氏豫西百草园、淅川丹江大观苑等50家休闲观光园区,修武一斗水村、鲁山想马河村等15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云台山云上院子、太行大峡谷听山水舍等100个精品民宿。认定了首批55家河南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创建15家河南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1家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

(八)智慧旅游稳步推进。围绕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全域全息信息化试点建设,确立了“根扎实、线连通、网织好、数用活”的总体思路,联合高德在全国首发旅游扶贫地图,与高德、腾讯、联通等合作,深入推进智慧旅游发展。何金平副省长参加了在洛阳、焦作两次召开的智慧旅游推进会,现场督导协调智慧旅游发展。全省70多家4A级以上景区累计投入超3亿。制定景区智慧化考核方案,评出钻石级景区30家。省政府常务会议追加2200万元专项资金对30家智慧景区建设先进单位进行了奖补。协调联通率先在红旗渠景区开通5G智慧景区试点应用。中部六省全域全息旅游系统推进会在云台山召开,文化和旅游部推广了我省智慧旅游发展经验。9月25日,中秋节后上班第一天,省长陈润儿专程到原省旅游局调研,对2018年旅游转型发展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提出要在智慧旅游上下功夫、在品牌旅游上下功夫、在全域旅游上下功夫,实施旅游服务提升工程、旅游交通提升工程、旅游品牌提升工程、旅游产业提升工程、旅游管理提升工程。在全国红色旅游金牌讲解员大赛中,我省林州红旗渠风景区讲解员牛琳琳获得金牌,郑州市侯寨街道办的董阳获得银牌。

(九)旅游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净化市场环境。组织开展了“利剑行动”、暑期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全省旅游包车客运市场安全专项检查和安全大排查。加强“诉转案”,推动“行转刑”,曝光“红黑榜”,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年全省共立案处理旅游投诉680件,为游客直接挽回经济损失51万余元。二是改善基础环境。全年全省新改建旅游厕所1713座,超额完成年度1629座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数量在全国居第5位。三是营造文明环境。与省文明办、妇联、环保厅合作,在全省倡导绿色旅游、健康旅游和文明旅游。组织开展了“文明旅游•为中国加分”百城联动活动,抓实暑期出境文明旅游工作,推动旅行社和导游领队关于文明旅游“一岗双责”工作落实。四是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落实“放管服”改革,推进旅游企业等相关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升旅游系统服务旅游企业、服务旅游发展的素质。开办“河南旅游大讲堂”,联合省公务员局赴台举办基层公务员乡村旅游管理培训班。国家文化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复正式在我省设立,先后主办、承办了文化和旅游部6个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750余人次。

(十)文化和旅游扶贫扎实有效。制定完善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台账,与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文广新局签订了年度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坚持扶贫扶志结合,创作28台脱贫攻坚主题戏曲,联合省扶贫办深入贫困县开展全省脱贫攻坚戏曲作品巡演活动。创新扶贫内容,广泛开展“文艺院团千戏送千村扶贫行动”“文化工作者千人进千村扶贫行动”“民营文化企业千企帮千村扶贫行动”。将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试点纳入2019年度省级高成长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扶持范围,重点扶持20个特色文化产业乡村。截止11月底,送戏下乡演出952场,选派1015名文化人才、文化志愿者入村结对帮扶,动员1075家文化企业对口帮扶1094个贫困村。研究制定了全省旅游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先后召开三次旅游扶贫现场观摩会。实施了“十百千万工程”,现已打造7个旅游扶贫示范县,建成15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扶持431家旅游扶贫示范户。组织成立伏牛山全域旅游扶贫联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凉爽伏牛山•百万学子游伏牛”宣传推广,伏牛山游客同比增幅超50%。

总的来说,2018年工作推进有力,实现了预期目标。但是,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目标新部署相比,与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比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理念有待深化、顶层设计有待加强,具体路径不够清晰,一些工作协调对接不够,甚至有等待观望现象。文化和旅游资源梳理有待进一步系统化,开发利用还不够充分。艺术创作仍然存在一些作品脱离现实生活、缺乏艺术魅力现象,有高原缺高峰问题仍然未得到根本解决。基层公共文化场所利用率不高、产品服务不合群众口味等问题仍然存在,旅游服务便利度需要进一步提高。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非遗保护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创新能力仍需加强。演出、艺术品等市场监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企业、导游的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强迫购物、欺诈消费、酒店和餐饮卫生不达标、服务不规范等现象仍然一定程度存在。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入境游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起步之年。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和旅游产品为重点,牢牢守住政治底线和安全底线,努力推动文化建设和旅游转型发展在新起点再上新台阶。

(一)提高站位,深入推进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省市两级已完成机构整合,今年3月底县(区)级要完成整合任务,这为文旅融合在体制上提供了保障。雒树刚部长提出了6个融合,即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融合。我省是文化和旅游资源大省,文旅融合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省委省政府给我们提出了要求,亿万群众在热切盼望,文旅融合的责任落在我们身上,任重而道远,这是使命、是职责,更是担当。我们要在融合中发展,发展中融合,等不得,慢不起,必须立即行动,全力推进融合,严格地说,文旅融合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标志,是文化和旅游系统干部本领的展现,是对我们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干部的考验。怎么融合,从哪里入手融合,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我们全省文化旅游系统的智慧和行动。第一位的就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是我们做好文旅融合的基本功。从我省情况看,各市都有独具特色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从区域上看,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四大古都要乘势而上,率先发力。从行业上看,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以少林拳、太极拳为代表的中国功夫,以豫剧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汝瓷、钧瓷为代表的瓷器文化等,要成为我省的金字招牌。我们的文物、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处于中国的前列,要在展演展示上下功夫,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活化利用,使其融入生活,进入民宿。山水景区要用文化滋养,提高品位,文化景区要做市场,做产业,要人气,要现金。关键在于创新、创意,这是文旅融合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创新、创意,打造出新的文旅产品,才能体现出文旅融合,打造不出好的产品,严格来说就没有真正的文旅融合。

(二)在提高艺术创作质量上下功夫

最能感染人的是艺术,一部艺术精品可以传颂几代人,教育几代人,有的可以成为千古绝唱,如《铡美案》,现代戏《朝阳沟》,艺术是为政治服务的,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给人民真、善、美。一要把握政治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打造一批具有中原特色、中原风格、中原气派的精品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策划好主题文艺创作和展演活动,以现实题材为重点,努力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作品,做到有项目、有组织、有保障,提前部署,有序推进。二要实施精品战略。充分发挥国家艺术基金、河南省扶持艺术发展资金引导带动作用;着力做好重点新创剧目的创作工作以及重点剧目加工提高工作;继续开展脱贫攻坚题材文艺创作以及援疆剧目创作。组织推荐中宣部“五个一工程”重点剧目,组织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力做好参评剧目的打磨提升工作;组织推荐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剧目,组织开展全省重大赛事展演活动。力争实现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九连冠、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九连冠、中国艺术节大奖七连冠和文华大奖六连冠。三要完善艺术生产机制。常态化推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引导艺术家长期蹲点创作,落实保障和激励机制。构建专家评价、观众评价、市场评价相统一的文艺评价体系,加强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推出一批高水平的艺术创作人才。

(三)着力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办好民生实事。年内实现全省农村(社区)村级基层文化中心全覆盖。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全年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387座。整合“舞台艺术送基层”“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等资源,推出惠及千万民众的“万场大戏免费看”民生工程。打造5个旅游扶贫示范县,55个乡村旅游特色村、20个文化产业特色乡村。推出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二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春满中原•老家河南”“百城万场”“出彩河南人”“全民阅读”等群众文化、旅游推介活动,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合唱比赛、戏曲比赛、第二届乡村艺术展等系列群众活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示展演活动,组织文艺轻骑兵深入基层为群众演出,打造河南文化惠民品牌。三是提升服务效能。全面开展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工作,对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乡镇文化站等文化场馆免费开放进行效能评估、规范管理。加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管理。出台全省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管理办法。制订省级公共文化示范区和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组织开展“2018—2020年度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乡村音乐厅”建设工作。持续推进“阳光工程”“春雨工程”“圆梦工程”等文化志愿工作。与中铁投、省投资集团合作,实施高铁游中原项目,整合高铁、共享汽车和旅游酒店资源,打通高铁站至景区最后一公里。

(四)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旅游业转型升级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2个产业转型升级项目之一,省长陈润儿连续两年到原省旅游局调研,谋大局,定方向,理路径,给支持。我们要按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好“三个功夫”,实施“五大提升”,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计划全省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8.9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93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4%。一是智慧旅游、数字文化走在前。紧紧抓住文化旅游部将我省作为全国全域旅游全息信息化建设试点的机遇,加紧建立省、市、县三级联网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出台《河南省钻级智慧景区评价标准》,全面推进A级景区的智慧化改造,力争在2019年实现4A级以上景区的智慧化改造,3A级景区面向社会公众的线上服务。适时启动智慧饭店、智慧旅行社和智慧乡村试点示范建设。启动河南华游全域全息信息平台,搭建省级智慧旅游开放平台。与文化和旅游部平台全面对接,力争实现全省不低于一半的地市产业平台接入省级平台,大部分4A以上景区的服务数据接入平台,抢占全国智慧旅游发展高地。抓好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文化遗产展示、社区免费电子阅览、文艺作品数字展播平台等建设,稳步推进“百姓文化云”和共享工程等数字资源整合工作,建设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二是民宿发展争最快。民宿是发展全域旅游的突破口,是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措施。要建立发展民宿的协调推进机制,全面开展民宿资源普查,摸清家底,出台支持民宿发展的意见,制订我省民宿的标准,筹备召开河南省首届国际民宿投资大会,加快推进乡村民宿发展,以乡村民宿建设为抓手深化全域旅游发展。打造一批有地域特色、有地方风情、有家乡情怀的精品民宿。择优培育、评定一批金宿级、银宿级旅游民宿。在30个重点县,选择100个乡村,新运营100个民宿品牌。三是文旅项目争最优。找准文旅结合点,推动文化创意、文化活动、演艺精品、文化体验、专家学者进景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一期、只有河南•戏之国、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黄帝千古情》演艺、陈家沟《印象太极》演出等文旅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同时,抓好项目包装推介,引入战略投资,提升红色旅游的发展品位。四是品牌宣传争最好。坚持全省统筹、区域协调、地市联动,整合全省旅游宣传资金,强化1+N高铁旅游推广机制,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投放“老家河南”形象广告。以“老家河南”为统领,以“乐活”为主题,打造以“春满中原 老家河南”主题系列活动、老家踏青季、老家乐活节和老家丰收季为主要内容的“老家河南”节庆产品体系。

(五)切实把文化遗产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

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研究,实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项目研究。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探索省级大遗址公园建设。加强偃师二里头遗址、安阳殷墟等重要文物保护利用。继续推进大运河(河南段)文化带建设,支持洛阳等地大运河博物馆建设。加快推进鄂豫皖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战略规划、重点项目的实施。推动郑州、洛阳、安阳、淮阳等地试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组织好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活动,启动筹备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活动。加强文物安全体系建设,推进县乡村三级文物安全管理网络建设。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重点推进全省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建设、重要田野文物巡护、文物安全“三防”建设、等文物平安工程。

完善非遗名录保护体系。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安排,完善“太极拳”项目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文本。做好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工作。完成宝丰说唱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审批工作,积极推动我省申报新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做好非遗分类保护、记录和基础工作。全面完成“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各项任务。按计划完成年度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相关工作。面向社会征集非遗研究课题,开展非遗科研成果评选工作和非遗优秀实践案例征集活动,加强非遗保护研究基地建设。对列入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的10个国家级非遗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加强督导检查,配合省发改委做好大运河文化带非遗保护利用设施建设。

加强非遗传承实践能力建设。推进“河南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督促我省第一批国家级振兴目录入选项目振兴方案的落实。继续抓好专业队伍、传承人队伍、社会力量队伍三支队伍培训。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办好2019年4期170人的研修研习培训工作。做好宣传传播工作,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传统戏剧展演周、剪纸大赛和展览活动等。在全省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非遗展演展示活动,继续支持举办中国(宝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展演活动、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老子拜典·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活动等。组织“我们的节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推动中国传统节日振兴。举办晋冀鲁豫传统戏剧展演活动。积极组织我省优秀项目参加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全国非遗曲艺周等全国性展演展示活动。

(六)大力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

全面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整合文化和旅游、文物、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市场执法,完善执法制度机制,建立上下贯通、运行顺畅的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运行体系。市县两级要整合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统一行使行政执法职责。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推进文化市场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做好“互联网+政务服务”“证照分离”等工作,实现“一网通办”目标。组织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扫黑除恶、农村演出市场、网络游戏和网络表演市场、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旅游市场、元旦春节国庆和寒暑假期间集中整治等专项整治活动。持续开展打击“不合理低价游”等专项行动,全面提升旅游景区和旅游市场管理水平,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七)深化文化旅游对外和港澳台交流

以中国功夫为主线,统筹推动中原文化和旅游走出去,带动入境游。外交部、文化和旅游部将入境游作为衡量一个地方和5A级景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这是旅游发展的硬任务,我们要高质量完成。除了参加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对外交流活动外,对主要旅游客源地,要主动出击,整合文化、文物、旅游的力量,发挥我省作为全国内地游学联盟常设秘书处的作用,与国家汉办、国际旅游组织及携程、头条等平台公司深入合作,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出台入境游奖励政策,对景区、旅行社以及重大赛事组织者等对入境游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并及时兑现,推动入境游客的稳步提升。

(八)持续抓好文化和旅游扶贫、援疆工作

继续扎实开展文化扶贫“三千”行动(千戏送千村、千人进千村、千企帮千村)、旅游扶贫“十百千万”工程(推出十个旅游扶贫示范县、百个特色村、千家示范户,带动万人脱贫)。最近,我看了《人民日报》三篇“总书记的深情牵挂”,1月15日、18日、21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连续刊发了《河南兰考县张庄村——产业多元活力足 幸福路上故事多》、《陕西铜川市照金村——老区村庄变景区,生产生活变了样》、《贵州遵义市花茂村——绿水青山守得住,做优做强乡村游》等文章,反映了贫困乡村通过旅游精准脱贫的故事,可见,旅游是乡村面貌变化的标志,有人去、有人看、有人住,说明这个村的面貌好,反之,没有乡村旅游的村,这个村的面貌是不被人认可的。所以2019年,全省要实现脱贫,我们文化旅游要担当起这个重任,继续发挥产业扶贫生力军作用。要以伏牛山、大别山、太行山、黄河滩等“三山一滩”贫困地区为重点,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持续推进乡村旅游民宿发展,提升乡村文旅基础设施,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村落,推进旅游扶贫就业创业。按标准对吸纳贫困群众就业的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由省财政统筹高成长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给予奖励。出台配套政策,为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加快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标准化的推广与实施,确保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九)扎实做好各项基础保障工作

一是抓好文明创建。在文化和旅游系统大力开展志愿者行动,倡导文明新风。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建设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大力推进文明旅游,深入开展“文明旅游•为中国加分”百城联动活动,使游客成为传播河南文化的使者。在全系统倡导开展文明单位创建。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抓好国家文化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干部培训工作,举办党务干部、行政管理人员培训班,举办文物、艺术、公共文化、文化产业、文化市场、非遗、旅游等各类专业人才培训班,不断提高文化和旅游工作者的能力素质。结合实施“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河南省青年艺术人才扶持计划”以及文物保护利用、非遗传承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等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文化和旅游人才工作档次和水平。落实“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鼓励引导人才向“三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三是守住政治底线和安全底线。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做好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文物安全、文化窗口单位、文化活动安全工作。针对重大节日及两会、黄金周等重点敏感时段,科学调配力量,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确保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突出抓好“十件事”:

1、举办出彩河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办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河南省第九届青年戏剧演员大赛、第五届杂技“百戏奖”魔术比赛等系列活动;举办“万场大戏免费看”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

2、推进文化传承载体建设。举办中国-中东欧文化遗产论坛、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纪念活动,确保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开馆运营,推进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原考古博物院开工建设。

3、全省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实现县乡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

4、举办河南省文创大赛,邀请国内知名文创团队走进河南,打造河南文创品牌,把文化资源融入现代生活。

5、举办中国功夫世界联盟和百家孔子学院院长会议,依托携程、孔子学院等平台推广太极拳、少林拳等中国功夫,打造世界级功夫圣地。

6、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在我省举办功守道年度总决赛。

7、与今日头条合作,在我省举办罗盘大会—全球创客大会。借助头条的抖音视频等,推出一批网红城市、网红景区、网红乡村、网红民宿、网红美食。

8、与中国民宿协会合作,在第十三届投洽会期间,举办河南生态旅游和文旅产业招商暨河南省首届国际民宿投资大会,年底举办第五届中国民宿大会。

9、推进智慧旅游和数字文化,推出一批钻石级智慧景区和智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同时,推进共享汽车项目,此事已向省领导做了汇报,省政府高度重视,指示由铁路局、文旅厅、交通厅等成立工作推进小组,铁路局、中铁投、省投集团已签订项目战略合作协议,高铁+共享汽车+旅游项目正式启动,在高铁站设立智慧停车位,在景区设置停车位和充电桩,打通高铁站到景区最后一公里,提高游客到达旅游目的地的便捷性、舒适性,预计6月可上线运营。

10、在7、8月份举办“三山”生态旅游乐活节。三山地区涉及全省11个市、30个县,六万平方公里,有云台山、白云山、老君山、嵖岈山、老界岭、太行大峡谷等10个5A级景区和鸡公山、宝天曼、五朵山、万仙山、大伾山等70多个4A级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近4亿人次,占河南旅游的半壁江山。

同志们,新使命呼唤新作为,新征程要有新担当。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奋力谱写文化和旅游工作更加出彩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陈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