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 领导讲话

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杨丽萍在2012年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12年全省文化工作会议是在全省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全省文化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传达贯彻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和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全省文化工作,安排2012年全省文化工作,谋划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促进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强省。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2011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起步之年,也是我省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其一,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将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其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要求全党、全国以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其三,省委九届二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以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为载体,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文化强省,把河南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中心的战略目标。一年来,全省文化系统认真学习贯彻这三个纲领性文件,按照“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和“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抓机遇,谋发展,重运作,求实效,务实推进全省文化建设,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业绩。

(一)加强建设,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迈出了较大步伐。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中央和省两级共投入文化、文物资金12.2亿元,为公共文化基础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省辖市级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新建、改扩建项目11个,新建、改扩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24个,实现了县(市)有图书馆的目标。6个综合博物馆和4个专题博物馆建成开放,驻马店、平顶山、商丘博物馆和信阳城阳城址博物馆等加快推进。平顶山市文化艺术中心、鹤壁市艺术中心、信阳市图书馆、博物馆、洛阳市群众艺术馆、焦作市群众艺术馆基本建成或投入使用。省豫剧一团、二团、三团、省越调剧团剧场项目进展顺利,170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一是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成效显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全省市、县、乡、村运转良好。在充实内容、提升质量的基础上,全省119个公共博物馆(纪念馆)、142个公共图书馆、201个文化馆、226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实现零门槛免费向公众开放。  “舞台艺术送农民”、“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活动深入开展,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设施配备和基层图书馆图书配送工作继续实施。

二是对省级文化先进县、文化先进乡镇和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首次实行动态管理,推行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规范,组织对省、市、县、乡四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进行考评,强化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促进了公共文化单位服务水平提升。在全国第三次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中,我省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郑州市被文化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周口市的“一元剧场”和邓州市的“文化茶馆”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信阳市平桥区积极创新公共图书馆建管模式,为全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管理提供了新鲜经验。23个县乡新被评为2011—2013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三是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和春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活动,组织开展了“唱响中原”系列群众合唱、摄影展、农民书画展等活动。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机关文化、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活跃。在文化部支持下,“中国洛阳牡丹花会”升格为国家级文化节会,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成功举办。

(二)创新提高,全省舞台艺术生产繁荣发展。

艺术生产取得重大收获。举办“迎接建党90周年河南省新剧目展演”、“辛亥革命100周年演出周”活动,推出了一批优秀剧节目。话剧《红旗渠》、舞剧《水月洛神》、豫剧《苏武牧羊》、《兰考往事—焦裕禄》、《红高粱》、《斗笠县令》、《王屋山的女人》、曲剧《情系母亲河》等新剧目产生强烈反响。“拜祖大典文化活动周”、“新年音乐会”、“新春戏曲晚会”、“元宵民族音乐会”等成为全省艺术品牌。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国有专业艺术院团新创剧目53台,改编移植剧目54台,复排剧目128台。豫剧《常香玉》被文化部评为2011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一名。《水月洛神》承担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并荣获全国舞蹈“荷花奖”金奖第一名。越调《老子》成功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项目。群舞《版画谣》获全国第九届舞蹈大赛奖。举办了全省钢琴比赛、杂技大赛、优秀剧本征集等活动,促进了各艺术门类的繁荣发展。

文艺作品演出取得新成效。全省“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据不完全统计,由省财政资助的演出活动达到3138场。郑州市每年采购演出1000场,洛阳、许昌、濮阳400场,鹤壁、济源200场,禹州、永城、舞钢等县(市)都扩大了政府购买范围。豫剧《铡刀下的红梅》和《村官李天成》在全国巡演。省豫剧二团《苏武牧羊》在京演出,受到李长春等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河南艺术中心全年组织演出110场,公益文化活动150余场。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豫剧节,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12个省区的19个豫剧团20台剧目参加了豫剧节,演出33场,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三)优化服务,全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开始起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文化厅与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河南省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大力支持全省动漫产业发展。文化厅与省工行、省农行、省建行签订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300亿元的授信额度战略合作协议,2011年共向全省文化企业、文化产业特色乡村发放贷款26亿元。文化厅与旅游局签订《关于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郑州嵩山文化产业园区等6家被命名为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全省其他30多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进度不断加快,郑州动漫产业基地等20家单位成为第四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濮阳豪艺杂技(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成为首批省级文化产品出口示范基地。积极开展网吧连锁认定工作,全省已认定网吧连锁企业64家,新备案设立连锁直营门店560家,文化厅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推进网吧连锁工作十佳单位。稳步发展游艺娱乐业和文化中介机构,全省新增游艺娱乐场所600余家、演出经纪机构34家,引进68台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活动。承办了中南六省演出市场经营交流会、第十届全国演出交易会。全省民营文化团体不断发展壮大。全省动漫企业已超过80家,生产动漫片近2万分钟,其中在央视播出5部,实现出口3部,1部作品获得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首届动漫奖。小樱桃、华豫兄弟、少林海宝等一批动漫品牌成为“河南制造”的知名品牌。

文化产品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出台了《河南省文化领域对外开放工作方案》,进一步拓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贸易、招商渠道,组织80多家文化企业参加了杭州国际动漫节等4个国内外大型文化博览交易会。与省商务厅联合出台了《河南省文化产品出口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促进对外文化贸易,全省出口企业发展到65家,全省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年出口额首次超过2亿美元。

(四)科学保护,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卓有成效。

大遗址保护展示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在推进大运河、丝绸之路跨省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过程中,我省创造的工作方法、保护理念成为全国典范。

洛阳、郑州两个大遗址片区,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河南段三条线性遗产,巩义宋陵、信阳城阳城遗址等19处大遗址被列入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十二五”时期重点保护项目。隋唐洛阳城宫城考古遗址公园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主体基本完工,郑州商城城垣保护展示工程全面启动。

文物保护基础工作扎实开展。圆满完成了国务院部署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省各类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居全国前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淅川荆紫关古建筑群、新县箭厂河革命旧址群以及开封城墙、商丘归德府城墙等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维修工程进展顺利。河南博物院、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列分别荣获“第九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精品奖和特别奖。洛阳、许昌、信阳、周口、濮阳、新乡市博物馆等6个综合博物馆和洛阳河南古代壁画博物馆、渑池仰韶遗址博物馆、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开封刘青霞故居纪念馆等4个专题博物馆建成开放,丰富和完善了中原博物馆体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重大考古发掘保护持续推进。新郑望京楼夏商时期遗址入选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省已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超过200处,占全省国家5A级、4A级景区半数以上,成为河南文化旅游的“主力军”。文物安全形势整体稳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丰硕。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列入省人大教科文卫委2012年重点计划。成功举办“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汝瓷烧制技艺等13个项目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志钧窑有限公司、星航钧窑有限公司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省政府公布了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命名公布“河南省文化生态实验区”5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4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9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3家。“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获金奖。沁阳、内乡等地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途径、新办法。完成全省公共图书馆系统二级以上古籍普查。省政府公布第一批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534部、古籍重点保护单位16家。

(五)规范管理,全省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文化市场秩序持续稳定。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暑期、国庆期间文化市场集中整治行动、“保护知识产权和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取缔无证经营专项行动和综合执法“闪电”行动、交叉检查活动等,维护了全省文化市场秩序,促进了文化市场发展、稳定。开封、周口、漯河、三门峡等地贯彻文化市场管理各项政策规定行动迅速,效果尤其明显。

文化市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发布了《2011年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民主评议工作方案》、《2011年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考评细则》等,开展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案卷、重大案件评选工作,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我省三个案卷分获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案卷评比一二三等奖。建立多层次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培训机制,加强培训工作,提高队伍素质。郑州、洛阳、安阳、濮阳等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人员编制落实较好,机构健全,制度完备,办案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

综合执法办公系统逐步完善。成功实现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网上办公系统试运行,提升了信息化水平。提升了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平台,完成了省级监管平台与文化部的对接,全省网吧技术监管系统安装率、在线率稳步提升。信阳、鹤壁、巩义、兰考等市县安装率、在线率居全省前列。

(六)扩大开放,对外文化交流规模进一步拓展。

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全面开展。执行文化部“央地合作”计划,在韩国成功组织了“中韩文化交流年”活动,“河南民俗艺术展”、“河南风情图片展”、“少林禅武文化讲座”、“中韩文化交流研讨会”等项目受到欢迎。《程婴救孤》剧组赴美国演出、豫剧《大祭桩》剧组赴意大利演出、少林武僧团赴以色列交流演出、漯河市杂技团赴塔吉克斯塔参加“中国文化节”演出等获得圆满成功。在日本举办“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宝展”,  在维也纳联合国总部举办“中国文字展”。我省文博单位与日本、奥地利、韩国等国家文博机构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深入推进了文物保护研究的合作交流。接待美国、韩国、俄罗斯、莫桑比克等国家文化交流团体,增进了国际友谊。

对港澳台文化交流不断推进。完成了“中原经济区合作之旅——走进台湾”文化交流、河南艺术团赴香港参加“2011中秋彩灯会”文艺表演任务。邀请台湾豫剧团、台湾国光剧团来河南交流演出,举办“第八届海峡两岸河洛文化暨豫剧发展论坛”,与台湾豫剧团、新加坡戏曲学院在新加坡联合举办“亚洲豫剧艺术节”。

(七)完善制度,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

召开全省文艺院团改革会议并举办院团改革培训班,贯彻落实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会议精神,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推进全省文艺院团改革。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水平和效能。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全省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积极推进开封市等10个改革发展试验区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探索试验,为全省文化发展改革提供了新经验。

(八)加强培训,人才队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结合学习贯彻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国务院《指导意见》、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委九届二次会议精神,全省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文化单位通过举办中心组学习、读书报告会、学习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促进全体文化工作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文化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各地分别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研讨班、基层文化站所干部培训班、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培训班、文艺院团领导班子培训班、优秀青年干部培训班、文化产业投融资培训班、文化产业管理人员学习班、高等院校动漫教师研修班等,对全省文化业务骨干进行了大规模的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仅文化厅就举办各类专业人员培训班40余个(次),培训4300余人次。“李利宏导演艺术研讨会”、省京剧院集体拜师活动在全国文艺界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

(九)转变职能,全省文化部门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通过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三份纲领性文件,进一步加强了文化系统领导班子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履职能力,为全省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文化厅机关党委被省委命名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干部调整、人员招聘、重大赛事、基础设施建设招投标项目的监督。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文化行业作风建设不断改进。全省文化系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为推进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理论支撑。2011年,向文化部推荐课题项目54项,科技提升计划项目2项,文化部文化创新项目1项;我省新增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4个,文化部艺术科研项目3个。全省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艺术科研项目达到21个,《淮河流域民间音乐研究》等3个课题顺利结项。《河南豫剧》专著出版,《灵宝西坡》被评为201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的“最佳考古发掘报告”。河南省美术馆完成的《河南省当代艺术的生态环境研究》获省社科联调研成果一等奖。文化信息和文化宣传工作取得好成绩。

总之,一年来,全省各级文化部门和广大文化工作者,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以务实的工作态度,勇敢承担起发展文化繁荣文化重任,为全省文化建设和中原经济区建设付出了艰辛劳动,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全省各级文化部门表示真诚的感谢!向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有很多成绩,但也有不少缺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新形势下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规划和推进政策等研究不够,推动不力。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供应能力仍然不足。文化投入不足,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率不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城乡文化统筹发展任务仍然艰巨。城市社区和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文化服务、文化活动开展得不平衡,与居民“就近、方便、有选择”参与文化活动的要求相比差距明显。四是文化产业发展科技含量低、规模小、竞争力不强,如何招商引资、加快发展,仍需进一步探索。五是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大,专业文化艺术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领军人物的培养任重道远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省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全省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必须认真面对和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关于2012年的重点工作

2012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重要的一年,是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一年。今年全省文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工作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以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文化强省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各项工作水平,按照建设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全国华人根亲文化圣地、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现代文化创新发展新高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基地的要求,务实发展、加快发展,推进全省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2012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要有新发展。

一是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启动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省辖市创建第二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建设,加强省级文化先进县动态管理,争创国家级文化先进单位。加强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大院规范化建设。修订省市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规范,继续开展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年度考核。研究制订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开展村级文化大院评比工作。继续推进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等免费开放工作。继续实施“舞台艺术送农民”“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活动。完成2012年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任务。推进全省数字图书馆建设。制定《河南省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规定》,加快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举办导向性、示范性的农民工文化活动,切实加强农民工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文化志愿者活动,加强文化志愿服务者队伍建设,形成一批文化志愿服务者服务品牌。

二是大力开展迎接党的十八大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继续围绕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组织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河南省小戏小品大赛、河南省音乐舞蹈大赛、青年歌手大赛、农村摄影展和歌曲创作评选等赛事活动。组织参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群众文化节目进京展演”、全国“群星奖”音乐舞蹈比赛、“中国老年合唱节”和全国“四进社区”展演等。

三是加快全省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省市重大文化工程建设。实施省辖市级图书馆、群艺馆设施达标工程。抓好县(市、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功能完善和达标工作。促进121个尚未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的乡镇文化站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建成开放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最近,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十二五”时期地市级公共文化实施建设规划,各地要抓好协调,尽快落实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工程进度。

(二)文艺创作生产要有新亮点。

加强《水月洛神》、《红旗渠》、《苏武牧羊》、《兰考往事——焦裕禄》等重点剧目的加工提高,抓好《太极》、《马青霞》、《丹水谣》等新剧目创作。组织好《苏武牧羊》的全国城市巡演。组织优秀剧目参加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全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申报、第三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第十届全国声乐比赛、第十届全国杂技比赛。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举办省优秀舞台剧目北京展演月、上海国际艺术节河南演出周、第三届县(区)级戏剧大赛、第五届省专业声乐器乐比赛、第六届省专业舞蹈比赛、省美术双年展等文艺展演活动。实施名老艺术家流派传承和代表剧目复排工程。

(三)文化产业发展要有新突破。

一是重点推进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继续开展第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影响、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和“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企业。继续推进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支持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重大项目建设。支持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宝丰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二是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搞好服务,组织企业参加义乌文博会、深圳文博会、杭州动漫节,举办文物艺术品交流展等全国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活动,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和推介、展销力度。继续推进政企、银企合作,协助文化企业融资。

三是加快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融合,加强国家级文化旅游实验区、国家级“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扶持文化科技、传媒创意、数字服务等新型文化业态发展,举办全省动漫画大赛,推动动漫产业基地、主题公园建设。

(四)文化市场发展要有新成效。

一是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发展。积极推进网吧连锁化发展。完善县级农村演出市场行政备案程序。制定娱乐市场审批细则及规范样本,进一步规范娱乐市场审批行为。进一步规范大型演出、涉外涉港澳台演出活动,引进高质量文艺演出。开展第四届网络文化新生活活动,不断提升网吧行业社会形象。

二是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组织开展党的十八大专项保障行动。通过案卷抽查、案卷评选、办案经验交流等形式,提升办案能力,进一步提高队伍办案水平。开展反对“假唱”的监管工作,制定网吧、演出、娱乐等市场的日常检查行为规范,提高重点市场门类的检查频次和检查力度,开展暑期集中整治、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闪电”系列行动,开展对无证游艺娱乐、歌舞娱乐场所集中治理等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优秀动漫产品知识产权保障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三是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加强各级综合执法队伍能力建设、形象建设和装备建设。建设统一高效的全省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体系。推广应用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办公系统,提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信息化水平。

(五)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要有新作为。

一是重大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展示要有新作为。全力推进长城、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河南段申遗工作,重点做好永济渠、通济渠遗址保护展示和河道环境整治等工作。加强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管理、研究、展示等工作,打造国际一流的世界文化遗产品牌,筹建世界遗产保护研究基地。进一步加快巩义宋陵、信阳城阳城遗址等19处大遗址,安阳殷墟、汉魏洛阳故城等5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展示工作,推进安阳曹操高陵保护展示。

二是文物维修和考古发掘研究要有新作为。重点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和高速公路、铁路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中的文物抢救保护,做好灵井“许昌人”、新郑望京楼遗址等发掘项目,筹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整理基地和国家文物标本库房。持续推进开封城墙、商丘归德府城墙、淅川荆紫关镇古建筑群、朱仙镇古建筑群等一批重大文物维修保护和开放利用。做好历史文化名街名镇保护展示。加强文物行政执法督察、文物安全督察和文物经营监督管理,继续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

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建设要有新作为。进一步完善四级名录体系及保护机制,加强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工作,实施“铭刻——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记录计划”,完成《中原记忆——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源汇编》编辑出版任务。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体系信息化建设步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数字化记录、保存。加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扶持一批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展示馆建设,建立健全“记忆中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四是古籍保护要有新作为。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继续做好古籍普查,逐步建立古籍普查数据库。继续开展国家级珍贵古籍名录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和河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评审。启动破损古籍修复工作。

(六)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要有新拓展。

一是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出色完成赴埃塞俄比亚、厄里特利亚、乌干达、布隆迪等国的文化交流演出,在德国举办“河南文化周”,举办展览和演出,在韩国、阿联酋、沙特、巴林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在俄罗斯举办“中国文化节”。在台湾举办“第九届海峡两岸河洛文化暨豫剧发展论坛”,派省豫剧三团、鹤壁豫剧团等赴台交流演出。安排两次文化干部赴境外学习培训。

二是促进优秀文化“引进来”。在河南举办“印象非洲——河南摄影家眼中的非洲采风作品展”,邀请美国圣奥拉夫交响乐团、马来西亚艺术团、新加坡艺术团来河南交流演出。邀请台湾豫剧团与我省豫剧团合作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台湾经典音乐剧《双城恋曲》剧目来我省演出。河南艺术中心全年计划引进国外优秀演出50场以上。

三是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提升河南文化的影响力。加强省级文化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建立河南省文化产品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录,推荐文化企业和项目进入国家文化产品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目录,建设省级文化产品出口示范基地,支持文化企业在国外建设文化中心、营销基地,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七)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有新进步。

一是文化系统领导班子建设要有新进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务院《指导意见》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等,把各级领导班子和全体文化者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把注意力统一到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目标上来。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实施目标管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机关干部轮岗和交流任职力度。加强优秀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举办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培训班。

二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有新进步。继续实施“艺术名家推介工程”。开展基层文化馆站长、文化艺术、文物考古等各类专业人才培训。积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名家名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攀登文化艺术高峰。

(八)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要有新进展。

一是推进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组建河南豫剧院。按照“转企一批、整合一批、划转一批、撤销一批、保留一批”的思路,确保2012年上半年完成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已转制的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协调落实各项改革政策,扶持转企改制文化单位发展。

二是继续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完善岗位设置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单位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

三是加强对市(县、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检查督导,实现全省文化市场监管实现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执法。

三、务实发展,确保全年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过去一年来,全省文化战线的同志们开拓进取,努力拼搏,实现了诸多领域的新突破,创造出了让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满意的工作业绩。对于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和经验,我们要倍加珍惜,注重总结,巩固成果,持续求进,以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永不停歇的精神状态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力争各项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进展、新的突破、新的提升。2012年的各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必须进一步强化措施,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以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自我加压的责任意识,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省文化建设进入崭新阶段。《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把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给全省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这是国家交给我们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能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取决于我们对文化建设的思考深度和认识高度,取决于我们工作的推进力度和落实程度,取决于我们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各级文化部门都要把学习党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国务院《指导意见》、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深刻认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深刻认识河南文化部门在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重大责任。要认真按照卢展工书记的“敬畏文化、学习文化、振兴文化、服务文化”的要求,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食不甘味、卧不安寝的紧迫感,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全力开创全省文化工作的新局面。要围绕建设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现代文化创新发展新高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基地,来研究文化建设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谋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举措。对于确定的工作任务,要明确工作责任,勇于担当责任,自觉履行责任。对确定的目标咬住不放,对认准的事情一抓到底。要加强沟通协调,务实推进各项工作建设,切实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

(二)坚持“四个重在”,突出工作创新,充分释放文化发展活力。

传承与创新并重,不仅是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内在要求,也是对我省文化工作规律的客观把握。要把创新的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要创新工作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文化发展理念,加快文化系统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要创新工作思路,从全局出发科学判断形势,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工作思路,谋划工作项目,科学选用工作方案和工作方法。要创新工作手段,以项目式管理增强工作目的性,把每一项任务和活动都作为一个项目,明确目标要求,制定奖惩措施,层层分解责任、落实任务。要积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明确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服务目标、任务责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机构正常运转的经费保障机制和政府对公共文化机构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促使其更好地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效能。要创新文艺创作生产内容与形式,不断充实文化表现的主题和内容,实现体裁、品种、风格样式极大丰富,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精品力作。要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奖惩机制,增强单位活力。要注重科技创新对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推进数字化技术在艺术生产、文物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古籍保护、文化市场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三)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突出项目这一抓手,努力实现各项工作具体化。

实施项目品牌带动,是加快文化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省文化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有效载体,是近年来我省文化工作实践的总结、发展思路的深化。中央《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中包含很多含金量很高的利好政策,各级文化部门和文化单位一定要抓紧梳理研究。尤其是对在文化事业投入、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支持性、扶持性政策,要逐条加以梳理研究,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主动地与有关部门对接,不等不靠,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使之变成可操作的项目。要以项目统揽文化发展全局,把各项文化工作事项转化成具体的项目和工程,不断加大文化项目的优选、扶持、推进力度,大上、快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要建立文化项目公众参与机制、科学谋划机制、前期工作机制、联动推进机制、管理监督机制,狠抓文化项目筛选论证、争取报批、落地建设等关键环节,积极推进文化项目建设。

(四)坚持重在运作这一关键,努力在做实、做好上下功夫。

文化工作贵在积累、重在建设,关键在于有效运作。要把文化工程、文化项目的运作落到实处,就要按照“两转两提”要求,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开展细致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全省文化建设,尤其是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要积极协调有关方面,认真研究制定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办法,促进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稳定;要加强重点文化工程、重点文化项目的设计、论证、推进、督促,将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一项一项推进,一件一件落实,确保文化建设不断有新进展、新起色。近几年,我省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许多地方文化建设基本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一些地方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观念和做法,尤其是基层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单位的服务水平跟不上,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甚至出现“空壳”现象。为此,一方面,要继续把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好、完善好,进一步提高硬件建设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更加重视文化内容建设,更加重视科学管理,提高文化设施的利用效率,在服务群众文化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同志们,做好2012年文化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各项要求,全面履行工作职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不断提高文化工作水平,为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实现我省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刘飞